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问题提出 | 第7-10页 |
1.1 引言 | 第7-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8页 |
1.3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8-10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3.2 研究假设 | 第9-1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2.1 心理压力的相关研究 | 第10-15页 |
2.1.1 关于心理压力的理论研究 | 第10-11页 |
2.1.2 产生心理压力的有关因素 | 第11-12页 |
2.1.3 有关心理压力的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2.1.4 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 | 第13-15页 |
2.2 沙盘游戏治疗的相关研究 | 第15-21页 |
2.2.1 沙盘游戏治疗的发展概述 | 第15页 |
2.2.2 沙盘游戏治疗的构成要素 | 第15-16页 |
2.2.3 团体沙盘游戏治疗的相关概述 | 第16-17页 |
2.2.4 团体沙盘游戏治疗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2.2.5 整合性沙盘游戏治疗的相关概述 | 第18-19页 |
2.2.6 团体整合性沙盘游戏治疗的有效性因素 | 第19-21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3.1 研究被试 | 第21页 |
3.2 研究工具 | 第21页 |
3.2.1 沙盘游戏治疗工具及方案 | 第21页 |
3.2.2 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 | 第21页 |
3.2.3 统计工具 | 第21页 |
3.3 研究程序 | 第21-23页 |
3.3.1 研究设计 | 第21-22页 |
3.3.2 研究过程 | 第22-23页 |
3.4 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3.4.1 对实验干预前后的问卷进行量化分析 | 第23页 |
3.4.2 对实验干预前后的作品进行质性评估 | 第23-24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4-46页 |
4.1 团体整合性沙盘游戏干预前后的量化分析 | 第24-27页 |
4.1.1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数据的差异性比较 | 第24页 |
4.1.2 实验组团体沙盘治疗前测、后测数据的差异性比较 | 第24-25页 |
4.1.3 对照组团体沙盘治疗前测、后测数据的差异性比较 | 第25-26页 |
4.1.4 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数据的差异性比较 | 第26页 |
4.1.5 实验组长效后测数据与后测数据的差异性比较 | 第26-27页 |
4.2 团体整合性沙盘游戏干预前后的质性分析 | 第27-46页 |
4.2.1 团体整合性沙盘游戏的干预过程 | 第27-44页 |
4.2.2 团体整合性沙盘游戏的干预效果 | 第44-46页 |
5 分析与讨论 | 第46-49页 |
5.1 团体整合性沙盘游戏治疗的效果分析 | 第46-47页 |
5.1.1 团体沙盘整体场景的变化 | 第46页 |
5.1.2 团体沙盘的配合程度加深 | 第46页 |
5.1.3 团体沙盘沙具的使用情况 | 第46-47页 |
5.1.4 团体沙盘主题含义的变化 | 第47页 |
5.2 团体整合性沙盘游戏治疗的有效性讨论 | 第47-49页 |
5.2.1 安全自由的咨访环境,利于表达自我和释放压力 | 第47页 |
5.2.2 游戏性的表达形式,利于放松自我和发泄情绪 | 第47页 |
5.2.3 非语言表达的制作过程,利于自我的表达和实现自愈 | 第47-48页 |
5.2.4 注重自我实现的目标,利于习得良好应对压力方法 | 第48-49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9-50页 |
6.1 研究创新及结论 | 第49页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 第54-55页 |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