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

铜冶炼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清洁生产研究现状的综述第14-19页
        1.3.1 清洁生产的定义与内容第14-15页
        1.3.2 清洁生产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3 清洁生产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4 推行清洁生产的必要性第17-19页
    1.4 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现状第19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第19-23页
        1.5.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5.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5.3 研究创新点第21-23页
第2章 铜冶炼行业清洁生产的特点第23-29页
    2.1 铜冶炼行业基本情况第23-25页
        2.1.1 铜冶炼的原料和副产品第23页
        2.1.2 铜冶炼工业生产工艺第23-25页
    2.2 铜冶炼行业的清洁生产途径第25-29页
        2.2.1 生产技术第25页
        2.2.2 资源能源消耗第25-26页
        2.2.3 资源综合利用第26页
        2.2.4 产品特征第26-27页
        2.2.5 污染物产生第27页
        2.2.6 环境管理第27-29页
第3章 研究方法的选择第29-35页
    3.1 研究方法第29-30页
        3.1.1 专家咨询法第29-30页
        3.1.2 主成分分析法第30页
        3.1.3 层次分析法第30页
    3.2 层次结构模型的确定第30-31页
    3.3 评价指标重要性标度第31-32页
    3.4 判断矩阵一次性的检验第32-35页
第4章 铜冶炼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5-43页
    4.1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35-37页
        4.1.1 科学性原则第35页
        4.1.2 完整性原则第35页
        4.1.3 针对性原则第35-36页
        4.1.4 先进合理性原则第36页
        4.1.5 定量定性相结合原则第36页
        4.1.6 数据可得性原则第36页
        4.1.7 可操作性原则第36-37页
        4.1.8 持续性原则第37页
    4.2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第37页
    4.3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及指标的确定第37-39页
    4.4 指标的解释第39-41页
        4.4.1 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第39页
        4.4.2 污染物产生指标第39-40页
        4.4.3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第40页
        4.4.4 产品特征指标第40页
        4.4.5 生产技术特征指标第40页
        4.4.6 环境管理与劳动安全卫生指标第40-41页
    4.5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及权重值第41页
        4.5.1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第41页
        4.5.2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评价权重值第41页
    4.6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方法第41-43页
        4.6.1 定量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第41-42页
        4.6.2 定性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第42页
        4.6.3 总分值计算方法第42-43页
第5章 实例研究与验证分析——以某冶炼厂为例第43-73页
    5.1 企业实例概况第43-52页
        5.1.1 现状调查第43-44页
        5.1.2 主要工艺流程第44-46页
        5.1.3 历年物耗、能耗和水耗情况第46页
        5.1.4 主要生产设备及运行情况第46-48页
        5.1.5 主要污染源及其排放情况第48-52页
    5.2 企业清洁生产指标分析第52-71页
        5.2.1 一级权重值的确定第52-55页
        5.2.2 二级指标权重值的确定第55-64页
        5.2.3 最终权重值的确定及排序第64-68页
        5.2.4 清洁生产水平评定第68-71页
    5.3 企业清洁生产改进措施和建议第71-73页
        5.3.1 进一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第71-72页
        5.3.2 优化生产工艺技术指标第72-73页
第6章 结论与讨论第73-75页
    6.1 结论第73-74页
    6.2 讨论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致谢第80-81页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市雾霾治理与区域经济结构升级研究
下一篇: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演化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