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多式联运监管通关模式与信息系统结构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3 多式联运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4-18页
        1.3.1 发展现状第14-17页
        1.3.2 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研究目标及内容第18-20页
        1.4.1 研究目标第18-19页
        1.4.2 研究内容第19页
        1.4.3 章节安排第19-20页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0-21页
        1.5.1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5.2 技术路线第21页
    1.6 本章小结第21-23页
第2章 基础理论第23-28页
    2.1 国际多式联运的概述第23-24页
    2.2 国际多式联运的发展历程第24-26页
    2.3 我国国际多式联运的现存问题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通关模式分析第28-41页
    3.1 边境口岸通关第28-29页
    3.2 转关第29-30页
    3.3 区域通关一体化第30-32页
    3.4 多式联运监管模式第32-34页
    3.5 对比分析第34-36页
    3.6 通关模式的评价分析第36-40页
    3.7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业务需求分析第41-58页
    4.1 现有业务流程分析第41-45页
        4.1.1 现有进口作业流程第41-43页
        4.1.2 现有出口作业流程第43-45页
    4.2 监管模式下的业务流程分析第45-50页
        4.2.1 监管模式下的进口流程第45-48页
        4.2.2 监管模式下的出口流程第48-50页
    4.3 各主体的需求分析第50-57页
        4.3.1 国际货物多式联运运输特点第50-51页
        4.3.2 口岸通关监管的内在要求第51页
        4.3.3 各主体业务需求分析第51-54页
        4.3.4 各主体信息需求分析第54-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信息系统分析第58-94页
    5.1 信息系统架构第58-66页
        5.1.1 信息系统的目标及功能第58-59页
        5.1.2 系统总体架构第59-61页
        5.1.3 系统功能架构第61-64页
        5.1.4 系统逻辑架构第64-65页
        5.1.5 系统物理架构第65-66页
    5.2 UML建模第66-73页
        5.2.1 UML用例图第66-72页
        5.2.2 UML类图第72-73页
    5.3 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第73-77页
        5.3.1 实体及其属性第73-75页
        5.3.2 IDEF1X图第75-77页
    5.4 系统界面设计第77-81页
        5.4.1 登陆界面设计第77-78页
        5.4.2 用户注册界面设计第78页
        5.4.3 主要用户界面设计第78-80页
        5.4.4 主要服务信息填写界面设计第80-81页
    5.5 数据交换技术第81-86页
        5.5.1 集成结构第82页
        5.5.2 数据传输第82-85页
        5.5.3 应用模块第85-86页
    5.6 数据交换内容第86-91页
        5.6.1 多式联运信息系统的表单数据第86-90页
        5.6.2 铁路运输管理系统的信息数据第90-91页
    5.7 数据交换技术的实现方式第91-92页
        5.7.1 数据交换类型第91页
        5.7.2 EDI系统第91-92页
    5.8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结论第94-97页
致谢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车道优化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日公交IC卡数据与AVL数据的公交OD推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