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论文--中国武术论文--拳术论文

文化安全视域下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咏春拳》问题及对策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前言第10-12页
    1.1 选题依据第10-11页
        1.1.1 国际间的文化安全局势第10页
        1.1.2 基于文化安全局势下中国武术传承载体的作用第10-11页
        1.1.3 中国武术段位制对我国武术在国内外普及推广的作用和地位第11页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1 选题的目的第11-12页
        1.2.2 选题的意义第12页
    1.3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第12页
2 文献综述第12-19页
    2.1 相关概念第12-14页
        2.1.1 文化安全第12-13页
        2.1.2 武术段位制第13页
        2.1.3 标准化第13-14页
        2.1.4 教程与教材第14页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2.2.1 中国武术段位制发展概述第14-15页
        2.2.2 中国武术段位制研究现状第15-17页
        2.2.3 武术与文化安全的研究第17-18页
        2.2.4 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的研究第18-19页
3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19-21页
    3.1 研究对象第19-20页
    3.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3.2.1 文献资料法第20页
        3.2.2 访谈法第20页
        3.2.3 田野调查法第20-21页
        3.2.4 逻辑分析法第21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1-32页
    4.1 文化安全视域下我国武术开展现状分析第21-24页
        4.1.1 中国武术的繁杂多样,难以统一标准第21-22页
        4.1.2 武术的“上热下不热”,武术文化自信有所降低第22页
        4.1.3 武术文化特色不明显,影响文化输出第22-23页
        4.1.4 国术品牌和知名度有待完善,缺乏相应传播技巧第23-24页
    4.2 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出版与使用情况第24-25页
        4.2.1 以技法元素为内容、以拳种名称出版并实施第24页
        4.2.2 南派武术及拳种在段位制系列教程中定位情况第24-25页
        4.2.3“咏春拳”段位考评及其教材使用中的利与弊第25页
    4.3 文化安全视域下段位制《咏春拳》编写现状及分析第25-29页
        4.3.1 段位制《咏春拳》历史沿革叙述简短,影响咏春拳文化根基第25-27页
        4.3.2 段位制《咏春拳》技术内容设置不完善,影响技术体系的完整性第27-28页
        4.3.3 段位制《咏春拳》缺乏咏春拳文化阐释,影响文化的传承第28-29页
        4.3.4 段位制《咏春拳》体例形式相对单一第29页
    4.4 段位制《咏春拳》作为段位考评标准化的问题第29-32页
        4.4.1 咏春拳是南拳中一个拳派/流派,其标准难以规范其他流派第29-30页
        4.4.2 习练南拳其他流派、拳派者,不愿舍弃自身的拳派,文化自觉不足第30页
        4.4.3 咏春拳自身也存在永、咏、詠之争第30-32页
5 文化安全视域下段位制《咏春拳》的再思考第32-38页
    5.1 完善咏春拳历史沿革,丰富历史叙述,维护咏春拳文化安全第32-34页
        5.1.1 梳理咏春拳历史源流,完善咏春拳历史叙述第32页
        5.1.2 增加名人轶事,增强段位制《咏春拳》的趣味性,凸显文化特征第32-34页
    5.2 完善技术设置,增加咏春拳的传承内容第34-36页
        5.2.1 完善咏春拳技术技法体系,加强“打练结合”,回归传统武术第34-35页
        5.2.2 优化方言内容,保持咏春拳技术动作名称的传统性第35-36页
    5.3 加强咏春拳历史、技术的文化阐释,保护咏春拳文化传承第36-37页
        5.3.1 加强武德内容教育,增强礼仪规范第36页
        5.3.2 增加咏春拳技术动作的文化阐释,突出咏春拳文化内容第36-37页
        5.3.3 拳理技法融入咏春拳核心内容,彰显咏春拳个性特征第37页
    5.4 丰富段位制《咏春拳》教材的体例,增强教程文化内涵第37-38页
6 结论第38-40页
    6.1 结论第38页
    6.2 建议第38-40页
        6.2.1 中国武术的发展要立足全球视野,维护优秀传统文化精品第38-39页
        6.2.2 从对咏春拳历史源流、技术设置以及文化阐释等方面完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咏春拳》教材,进一步维护各拳派(流派)等文化安全第39页
        6.2.3 以咏春拳为抓手,拓展其他南拳主要流派,特别是洪拳、蔡李佛拳第39-40页
7 致谢第40-41页
8 参考文献第41-43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体育院校篮球裁判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下一篇:合作学习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啦啦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