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第9-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网格技术的提出和发展 | 第15-17页 |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7-19页 |
1.3.1 元数据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 第17-18页 |
1.3.2 基于网格技术的医疗信息系统集成模型的设计与研究 | 第18页 |
1.3.3 网格环境下异构医学数据库的语义集成研究 | 第18-19页 |
1.4 论文的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9-21页 |
第2章 基于网格的数据库集成技术综述 | 第21-39页 |
2.1 网格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 第21-23页 |
2.2 数据网格研究概述 | 第23-31页 |
2.2.1 数据网格的概念 | 第23页 |
2.2.2 数据网格的研究现状 | 第23-31页 |
2.3 基于网格技术的数据库集成研究 | 第31-38页 |
2.3.1 传统的数据库集成技术 | 第31-35页 |
2.3.2 数据库网格技术 | 第35-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网格环境下医疗信息系统集成的元数据模型设计与研究 | 第39-63页 |
3.1 网格环境下的元数据研究概述 | 第40-45页 |
3.1.1 SDSC 的元数据研究 | 第41-42页 |
3.1.2 Globus 的元数据研究 | 第42-43页 |
3.1.3 SAM 的元数据研究 | 第43-44页 |
3.1.4 EDG 的元数据研究 | 第44-45页 |
3.2 基于网格的医疗信息系统集成的元数据模型设计 | 第45-56页 |
3.2.1 医学数据库的数据特点 | 第45-47页 |
3.2.2 元数据模型的结构框架 | 第47-49页 |
3.2.3 系统元数据(System Metadata) | 第49-51页 |
3.2.4 访问控制元数据(Access Control Metadata) | 第51-52页 |
3.2.5 数据元数据(Data Metadata) | 第52-53页 |
3.2.6 应用元数据(Application Metadata) | 第53-56页 |
3.3 元数据模型的实现 | 第56-59页 |
3.4 实验测试 | 第59-62页 |
3.4.1 实验环境配置 | 第59-60页 |
3.4.2 测试实例 | 第60-6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4章 基于数据网格的医疗信息系统集成模型设计与研究 | 第63-83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63-64页 |
4.2 原型系统模型的设计 | 第64-67页 |
4.2.1 模型的基本结构框架 | 第65-66页 |
4.2.2 模型的特点 | 第66-67页 |
4.3 系统模型的功能模块分析 | 第67-77页 |
4.3.1 数据访问集成模块 | 第67-73页 |
4.3.2 查询处理模块 | 第73-76页 |
4.3.3 数据传输模块 | 第76页 |
4.3.4 元数据管理模块 | 第76-77页 |
4.4 原型系统测试 | 第77-81页 |
4.4.1 实验环境及原型系统配置 | 第77-79页 |
4.4.2 测试实例 | 第79-8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5章 医学数据库的语义集成研究 | 第83-110页 |
5.1 数据库语义集成的基本问题 | 第84-87页 |
5.1.1 数据库语义异构的种类 | 第84-85页 |
5.1.2 解决数据库语义异构的主要方法 | 第85-87页 |
5.2 异构数据库属性的语义集成 | 第87-93页 |
5.2.1 属性语义集成的方法 | 第87-88页 |
5.2.2 属性语义集成的研究现状 | 第88-90页 |
5.2.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90页 |
5.2.4 基于神经网络的属性匹配方法 | 第90-93页 |
5.3 一种改进的基于BP 神经网络的属性匹配方法 | 第93-101页 |
5.3.1 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属性匹配的特征指标体系 | 第94-96页 |
5.3.2 属性特征向量的规范化(Nomalization)处理 | 第96页 |
5.3.3 利用自组织映射网络(SOM)对属性集进行分类 | 第96-99页 |
5.3.4 利用BP 神经网络进行属性匹配 | 第99-101页 |
5.4 实验测试 | 第101-108页 |
5.4.1 BP 神经网络的构建与训练 | 第101-106页 |
5.4.2 利用BP 神经网络进行属性语义匹配 | 第106-108页 |
5.4.3 讨论与分析 | 第10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0-114页 |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总结 | 第110-111页 |
6.2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111-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125-126页 |
致谢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