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英文摘要) | 第7-8页 |
主要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6页 |
1.1 光交换技术的发展 | 第12-17页 |
1.1.1 光线路交换(OCS) | 第12-13页 |
1.1.2 光突发交换(OBS) | 第13-15页 |
1.1.3 光分组交换(OPS) | 第15-17页 |
1.2 光分组交换关键技术 | 第17-27页 |
1.2.1 光信头标记技术 | 第18-21页 |
1.2.2 光分组封装技术 | 第21页 |
1.2.3 光分组竞争解决方案 | 第21-25页 |
1.2.4 交换节点结构 | 第25-27页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7-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6页 |
第二章 基于循环队列的光电混合缓存技术 | 第36-54页 |
2.1 引言 | 第36-39页 |
2.2 原理简述 | 第39页 |
2.3 器件结构 | 第39-41页 |
2.4 存取算法 | 第41-47页 |
2.4.1 光分组的缓存 | 第41-44页 |
2.4.2 光分组的输出 | 第44页 |
2.4.3 缓存调度 | 第44-47页 |
2.5 仿真比较分析 | 第47-48页 |
2.6 小结 | 第48-50页 |
附录I 本章常用函数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第三章 离散延时缓存模型 | 第54-78页 |
3.1 引言 | 第54页 |
3.2 理论模型 | 第54-58页 |
3.3 模型应用 | 第58-68页 |
3.3.1 M/M/1系统 | 第59-62页 |
3.3.2 M/D/1系统 | 第62-65页 |
3.3.3 E_2/M/1系统 | 第65-68页 |
3.4 仿真比较分析和讨论 | 第68页 |
3.5 小结 | 第68-70页 |
附录II 几种重要的统计分布 | 第70-74页 |
附录III Poisson过程 | 第74页 |
附录IV 随机服务系统的符号表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第四章 等待位置数有限的FDL缓存系统 | 第78-102页 |
4.1 理论模型 | 第78-89页 |
4.1.1 Delay Time离散分布的生成函数 | 第81-84页 |
4.1.2 系统队长与丢包率 | 第84-86页 |
4.1.3 系统极限处理能力指标 | 第86-87页 |
4.1.4 系统平均性能参数 | 第87-89页 |
4.2 模型应用 | 第89-91页 |
4.2.1 M/M/1/1+r系统 | 第89-90页 |
4.2.2 M/D/1/1+r系统 | 第90-91页 |
4.3 仿真比较分析和讨论 | 第91-92页 |
4.4 小结 | 第92-94页 |
附录V 队长分布qi? ,qi,qi+ | 第94-96页 |
附录VI Little公式 | 第96-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第五章 最大缓存时延有限的FDL缓存系统 | 第102-123页 |
5.1 理论模型 | 第102-106页 |
5.2 模型应用 | 第106-112页 |
5.3 仿真比较分析和讨论 | 第112-113页 |
5.4 小结 | 第113-116页 |
附录VII 公式(5.45)的证明 | 第116-117页 |
附录VIII Erlangian到达过程的分析 | 第117-119页 |
附录IX 有限M/D/1系统缓存粒度的极小值分析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3页 |
第六章 OPS网络的负载均衡方案 | 第123-137页 |
6.1 引言 | 第123-124页 |
6.2 统计转发模型 | 第124-128页 |
6.3 模型讨论与分析 | 第128-131页 |
6.4 负载均衡方案 | 第131-134页 |
6.5 小结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37页 |
结束语 | 第137-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博士期间其他科研工作多波长光标记交换试验系统 | 第140-14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42-14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申请的专利 | 第143-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