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论文写作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4页 |
1.1.1 论文写作的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9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9页 |
1.3 论文的总体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1 论文的总体思路 | 第19页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第2章 论文相关理论综述 | 第22-35页 |
2.1 技术创新理论 | 第22-24页 |
2.1.1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第22页 |
2.1.2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 第22-23页 |
2.1.3 新熊彼特主义的技术创新经济学 | 第23-24页 |
2.2 自主创新理论 | 第24-27页 |
2.2.1 自主创新的内涵 | 第24-25页 |
2.2.2 自主创新的特征 | 第25-26页 |
2.2.3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界定 | 第26-27页 |
2.3 企业竞争力理论 | 第27-29页 |
2.3.1 波特企业价值链理论 | 第27-28页 |
2.3.2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28-29页 |
2.4 数据包络分析(DEA)理论 | 第29-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 第35-44页 |
3.1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基础条件现状分析 | 第35-36页 |
3.2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资金投入现状分析 | 第36-38页 |
3.2.1 企业自主创新资金筹措现状 | 第36-37页 |
3.2.2 企业自主创新R&D投入现状 | 第37-38页 |
3.3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人员投入现状分析 | 第38-40页 |
3.4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产出现状分析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体系构建 | 第44-55页 |
4.1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特点分析 | 第44-47页 |
4.1.1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特征和形成基础 | 第44-45页 |
4.1.2 自主创新企业的一般性条件 | 第45页 |
4.1.3 自主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联分析 | 第45-47页 |
4.2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体系的界定 | 第47页 |
4.3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体系构成 | 第47-52页 |
4.3.1 企业自主创新研发能力(R&D能力)分析 | 第48-49页 |
4.3.2 企业自主创新转换能力分析 | 第49-50页 |
4.3.3 企业自主创新营销能力分析 | 第50-51页 |
4.3.4 企业自主创新管理能力分析 | 第51-52页 |
4.4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体系要素相互作用机理分析 | 第52-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水平测度与评价 | 第55-83页 |
5.1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55-56页 |
5.2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56-61页 |
5.2.1 企业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指标体系 | 第58-59页 |
5.2.2 企业自主创新转换能力指标体系 | 第59-60页 |
5.2.3 企业自主创新营销能力指标体系 | 第60-61页 |
5.2.4 企业自主创新管理能力指标体系 | 第61页 |
5.3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DEA模型构建 | 第61-62页 |
5.3.1 第一阶段模型设计 | 第62页 |
5.3.2 第二阶段模型设计 | 第62页 |
5.4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62-81页 |
5.4.1 原始数据的采集和筛选 | 第62-64页 |
5.4.2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研发能力评价 | 第64-69页 |
5.4.3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转换能力评价 | 第69-74页 |
5.4.4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营销能力评价 | 第74-78页 |
5.4.5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管理能力评价 | 第78-81页 |
5.4.6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 第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6章 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策建议 | 第83-89页 |
6.1 全方位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 第83-84页 |
6.1.1 加大对创新资金的投入 | 第83-84页 |
6.1.2 扩大自主研发队伍 | 第84页 |
6.2 提升自主创新转换能力 | 第84-85页 |
6.2.1 提高企业设备装配水平 | 第84页 |
6.2.2 提高企业现代制造设备的利用率 | 第84-85页 |
6.2.3 培养企业现有的科技人才 | 第85页 |
6.3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营销能力 | 第85-86页 |
6.3.1 加强营销队伍建设 | 第85-86页 |
6.3.2 提高市场研究水平 | 第86页 |
6.4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管理能力 | 第86-87页 |
6.4.1 健全企业创新激励机制 | 第86-87页 |
6.4.2 强化知识产权管理 | 第87页 |
6.4.3 加快利用外部力量 | 第8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结论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