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天然功能 | 第10-21页 |
前言 | 第10页 |
1 真菌毒素作为防御武器 | 第10-13页 |
2 金属离子载体 | 第13-14页 |
3 信号分子 | 第14-15页 |
4 影响真菌自身发育 | 第15-18页 |
5 自我保护功能 | 第18页 |
6 真菌与动植物相互关系与次生代谢 | 第18-20页 |
7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少孢节丛孢中倍半萜合成酶基因AOL_S00078g383和AOL_S00083g86生物合成功能的鉴定 | 第21-37页 |
引言 | 第21页 |
一 材料和方法 | 第21-29页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2-2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4-29页 |
2.1 TPS基因功能分析方法 | 第24页 |
2.2 敲除载体的构建 | 第24-27页 |
2.3 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27页 |
2.4 原生质体转化与真菌转化子筛选,验证 | 第27-28页 |
2.5 野生菌株与突变菌株发酵液的HPLC检测分析 | 第28-29页 |
二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1 萜类合成酶(TPS)的筛选 | 第29-31页 |
2 敲除载体构建结果 | 第31-32页 |
3 真菌转化子筛选,验证结果 | 第32-33页 |
4 HPLC分析结果 | 第33-35页 |
三 讨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萜类合成酶AOL_S00054g768基因功能的鉴定 | 第37-45页 |
引言 | 第37页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37-40页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7-40页 |
2.1 TPS基因功能分析方法 | 第37页 |
2.2 敲除载体的构建 | 第37-39页 |
2.3 原生质体转化,真菌转化子筛选与验证 | 第39页 |
2.4 野生菌株与突变菌株发酵液的HPLC检测分析 | 第39-40页 |
二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1 基因AOL_s00054g768功能预测 | 第40-41页 |
2 敲除载体构建结果 | 第41-42页 |
3 真菌转化子筛选,验证结果 | 第42-43页 |
4 HPLC分析结果 | 第43页 |
三 讨论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少孢节丛孢敲除菌株与野生菌株的表型比较和分析 | 第45-53页 |
前言 | 第45页 |
一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45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1 菌丝生长速率 | 第45页 |
2 孢子产生 | 第45-46页 |
3 捕器,捕食线虫能力 | 第46-47页 |
三 实验结果 | 第47-52页 |
1 菌丝生长差异 | 第47-48页 |
2 孢子形成 | 第48-50页 |
2.1 产量与形态比较 | 第48-50页 |
2.2 萌发率比较 | 第50页 |
3 捕器与捕食能力比较 | 第50-52页 |
四 讨论 | 第52-53页 |
第五章 三株敲除菌株与野生菌株GC-MS检测分析 | 第53-66页 |
引言 | 第53页 |
一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1 材料及仪器 | 第53-54页 |
2 方法 | 第54页 |
2.1 菌株发酵和发酵液处理 | 第54页 |
2.2 测试方法 | 第54页 |
二 结果 | 第54-64页 |
1 敲除菌株ΔAOL_s00078g383检测结果与分析 | 第54-58页 |
2 敲除菌株ΔAOL_s00083g86检测结果与分析 | 第58-62页 |
3 敲除菌株△AOL_s00054g768检测结果与分析 | 第62-64页 |
三 讨论 | 第64-66页 |
第六章 少孢节丛孢KU70缺失菌株的初步构建 | 第66-77页 |
引言 | 第66-69页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69-71页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6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9-71页 |
2.1 少孢节丛孢Ku70基因的预测 | 第69-70页 |
2.2 敲除载体的构建 | 第70-71页 |
2.3 原生质体转化,真菌转化子筛选与验证 | 第71页 |
2.4 △Ku70菌株与敲除菌株的表型比较和分析 | 第71页 |
二 结果与分析 | 第71-75页 |
1 敲除载体构建结果 | 第71-73页 |
2 真菌转化子筛选与验证结果 | 第73-74页 |
3 △Ku70菌株与野生菌株的表型比较和分析 | 第74-75页 |
三 讨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7页 |
附录 | 第87-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