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嫌疑人口供程序性规则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犯罪嫌疑人口供概述及运用评析 | 第9-15页 |
(一) 口供的概念 | 第9页 |
(二) 口供的属性 | 第9页 |
(三) 口供的特点 | 第9-10页 |
(四) 当前犯罪嫌疑人口供运用评析 | 第10-15页 |
1. 理论上地位尤其重要 | 第10-11页 |
2. 司法中各方尤其重视 | 第11-13页 |
3. 侦查阶段的讯问控辩双方不能实现基本平等 | 第13-14页 |
4. 成为冤假错案主要源头 | 第14-15页 |
二、口供程序性规则的理论和实践 | 第15-22页 |
(一) 口供程序性规则的概念 | 第15页 |
(二) 建立口供程序性规则的意义 | 第15-18页 |
1. 人权保护和依法治国要求 | 第15-16页 |
2. 促使刑事诉讼中心转变 | 第16-17页 |
3. 减少冤假错案的重要手段 | 第17-18页 |
4. 消除司法信任危机 | 第18页 |
(三) 建立口供程序性规则的实践基础 | 第18-22页 |
1. 侦查人员素质提升奠定了实现基础 | 第18-19页 |
2. 社会普遍接受人权保护程序观念 | 第19页 |
3. 办案过程中对口供不再一味依赖 | 第19-20页 |
4. 科技的进步提供技术基础和可能 | 第20-21页 |
5. 重视口供获取程序保障成为世界共识 | 第21-22页 |
三、犯罪嫌疑人口供程序性规则的类型 | 第22-38页 |
(一) 告知规则 | 第22-25页 |
1. 告知规则的概念 | 第22页 |
2. 实行告知规则的原因 | 第22-23页 |
3. 告知规则的具体施行 | 第23-25页 |
(二) 即证性规则(先予审查规则) | 第25-27页 |
1. 即证性规则的概念 | 第25页 |
2. 实行即证性规则的原因 | 第25-27页 |
3. 即证性规则的具体施行 | 第27页 |
(三) 选择性规则 | 第27-31页 |
1. 选择性规则的概念 | 第27-29页 |
2. 实行口供选择性规则的原因 | 第29页 |
3. 选择性规则的具体施行 | 第29-31页 |
(四) 自愿性规则 | 第31-34页 |
1. 自愿性规则的概念 | 第31页 |
2. 自愿性规则的积极意义 | 第31-33页 |
3. 自愿性规则的具体施行 | 第33-34页 |
(五) 介入性规则 | 第34-36页 |
1. 介入性规则的概念 | 第34页 |
2. 介入性规则的积极作用 | 第34-35页 |
3. 介入性规则的具体施行 | 第35-36页 |
(六) 认罪认罚规则 | 第36-38页 |
1. 认罪认罚规则的概念 | 第36页 |
2. 实行认罪认罚规则的原因 | 第36-37页 |
3. 认罪认罚规则的具体施行 | 第37-38页 |
四、口供程序性事实的证明 | 第38-41页 |
(一) 证明责任的分配 | 第38-39页 |
(二) 证明标准及后果 | 第39-40页 |
(三) 证明方式 | 第40-41页 |
1. 孤证可以证明合法 | 第40页 |
2. 先予审查刑事卷宗 | 第40页 |
3. 合理运用审讯录像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