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新拌混凝土废料回收利用技术

摘要第7-8页
Absrtact第8页
1 前言第9-10页
2 技术路线、原理和研制过程第10-13页
    2.1 技术路线第10-11页
        2.1.1 技术路线第10页
        2.1.2 休眠剂(D)第10页
        2.1.3 复苏剂(R)第10-11页
    2.2 技术原理第11-12页
        2.2.1 休眠机理第11页
        2.2.2 复苏机理第11-12页
    2.3 研制过程第12-13页
3 研制试验第13-32页
    3.1 试验材料第13-14页
    3.2 试验仪器第14页
    3.3 休眠试验第14-25页
        3.3.1 试验目的第14页
        3.3.2 技术指标第14-15页
        3.3.3 影响混凝土流动性保持时间的因素第15页
        3.3.4 休眠剂(D)选择第15页
        3.3.5 休眠剂(D)筛选试验第15-18页
        3.3.6 休眠剂(D)化学成分比例设计试验第18-20页
        3.3.7 休眠剂(D)和减水剂(FDN)对流动性保持时间的影响第20-22页
        3.3.8 休眠剂(D)和FDN对混凝土流动性保持时间的影响第22-23页
        3.3.9 新拌混凝土停置时间对休眠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第23-25页
    3.4 复苏试验第25-32页
        3.4.1 试验目的第25页
        3.4.2 技术指标第25页
        3.4.3 影响复苏处理后的混凝土性能的因素第25页
        3.4.4 复苏剂(R)选择第25页
        3.4.5 复苏剂(R)筛选第25-28页
        3.4.6 复苏剂(R)与休眠剂(D)的数量比例对复苏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第28-32页
4 验证试验和理论分析第32-50页
    4.1 目的第32页
    4.2 试验方案第32-34页
        4.2.1 试验设计第32-33页
        4.2.2 技术要求第33页
        4.2.3 试验配料第33-34页
        4.2.4 试验步骤第34页
        4.2.5 试验方法第34页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4-50页
        4.3.1 休眠-复苏处理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影响分析第34-37页
        4.3.2 休眠-复苏处理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分析第37-39页
        4.3.3 休眠-复苏处理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第39-41页
        4.3.4 休眠-复苏处理对混凝土水化物影响的微观分析第41-45页
        4.3.5 休眠-复苏处理对混凝土孔隙结构的影响分析第45-47页
        4.3.6 休眠-复苏处理对水泥水化反应的影响分析第47-48页
        4.3.7 试验小结第48-50页
5 技术工艺及技术参数第50-54页
    5.1 工艺过程第50-51页
    5.2 工艺方法及工艺参数第51-54页
        5.2.1 休眠时间控制方法第51页
        5.2.2 复苏效果控制方法第51-52页
        5.2.3 添加方法第52页
        5.2.4 均化工艺第52页
        5.2.5 回收利用处置原则第52-53页
        5.2.6 回收利用验收技术要求第53-54页
7 综合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附件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淄博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
下一篇:重载条件下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