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4页 |
1.1 链格孢菌毒素作用机理及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 | 第14-22页 |
1.1.1 寄主选择性毒素 | 第15-20页 |
1.1.2 非寄主选择性毒素 | 第20-22页 |
1.2 链格孢菌毒素作为生物除草剂开发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1.3 腺苷激酶的研究进展 | 第24-34页 |
1.3.1 腺苷激酶的结构 | 第25-27页 |
1.3.2 腺苷激酶催化反应机制 | 第27-28页 |
1.3.3 腺苷的转运系统 | 第28-29页 |
1.3.4 腺苷代谢 | 第29-30页 |
1.3.5 腺苷激酶的功能 | 第30-34页 |
第二章 SSH筛选链格孢菌野生株和突变株差异表达基因 | 第34-4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2.1.1 酶及生化试剂 | 第34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34-36页 |
2.2.1 Arraying subtracted clones | 第35页 |
2.2.2 Random Primer Labeling of cDNA Probes | 第35-36页 |
2.2.3 Hybridization with the subtracted cDNA | 第36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2.3.1 菌落PCR | 第36-37页 |
2.3.2 斑点杂交 | 第37-38页 |
2.3.3 测序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2.4 讨论 | 第41-44页 |
第三章 链格孢菌毒素代谢相关基因差异表达量分析 | 第44-54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3.1.1 菌株培养 | 第44页 |
3.1.2 菌株与质粒 | 第44页 |
3.1.3 培养基配置 | 第44页 |
3.1.4 酶及生化试剂 | 第44-45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45-47页 |
3.2.1 链格孢菌野生型与突变型总RNA的提取 | 第45页 |
3.2.2 DNaseI去除基因组DNA | 第45-46页 |
3.2.3 1st-Srand cDNA合成 | 第46页 |
3.2.4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 | 第46-47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3.3.1 RNA鉴定 | 第47页 |
3.3.2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数据结果分析 | 第47-51页 |
3.4 讨论 | 第51-54页 |
第四章 链格孢菌腺苷激酶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54-66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54-55页 |
4.1.1 菌株培养 | 第54页 |
4.1.2 细菌菌株和质粒 | 第54-55页 |
4.1.3 试剂和酶 | 第55页 |
4.1.4 培养基及试剂配置 | 第55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55-61页 |
4.2.1 链格孢菌野生型Total RNA提取 | 第55页 |
4.2.2 DNaseⅠ处理 | 第55页 |
4.2.3 分别合成5'-RACE-Ready cDNA和3’-RACE-Ready cDNA模板 | 第55-56页 |
4.2.4 腺苷激酶cDNA末端快速扩增 | 第56-60页 |
4.2.5 腺苷激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分析 | 第60-61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1-65页 |
4.3.1 链格孢菌腺苷激酶基因全长cDNA克隆 | 第61页 |
4.3.2 链格孢菌腺苷激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1-65页 |
4.4 讨论 | 第65-66页 |
第五章 链格孢菌腺苷激酶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66-72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66-67页 |
5.1.1 质粒及宿主菌 | 第66页 |
5.1.2 酶及生化试剂 | 第66页 |
5.1.3 主要试剂配制 | 第66-67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67-69页 |
5.2.1 pET-28a(+)-ADK重组表达载体构建 | 第67-68页 |
5.2.2 目的蛋白诱导表达与检测 | 第68页 |
5.2.3 大肠杆菌表达的腺苷激酶基因的可溶性鉴定 | 第68页 |
5.2.4 蛋白纯化 | 第68-69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69-71页 |
5.3.1 腺苷激酶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诱导表达 | 第69-71页 |
5.4 讨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