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感应性与植物运动论文--协迫生理学论文

四种石蒜属植物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相关基因克隆与分析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缩略词表第11-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4页
    1 植物抗旱机理研究进展第14-18页
        1.1 植物抗旱的类型第14-15页
        1.2 干旱胁迫下植物的生理响应和适应机制研究第15-18页
    2 植物抗旱相关基因研究进展第18-27页
        2.1 功能基因第18-21页
        2.2 调节基因第21-27页
    3 胆碱单加氧酶CMO、△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和小G蛋白Rab研究进展第27-30页
        3.1 胆碱单加氧酶基因的研究进展第27-28页
        3.2 △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基因的研究进展第28-29页
        3.3 小G蛋白Rab基因研究进展第29-30页
    4 外源物质对植物抗旱性的研究第30-32页
        4.1 氯化钙第30-31页
        4.2 水杨酸第31页
        4.3 硝普钠(NO供体)第31-32页
    5 石蒜属植物研究进展第32-33页
    6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3-34页
第二章 四种石蒜属植物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第34-6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5-43页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第35页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35-41页
        1.3 数据分析第41页
        1.4 抗旱性的综合评价第41-4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3-60页
        2.1 干旱胁迫对石蒜属植物根系活力的影响第43页
        2.2 干旱胁迫对石蒜属植物叶片相对含水量第43-44页
        2.3 干旱胁迫对石蒜属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第44-46页
        2.4 干旱胁迫对石蒜属植物膜系统的影响第46-48页
        2.5 干旱胁迫对石蒜属植物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第48-50页
        2.6 干旱胁迫对石蒜属植物色素的影响第50-52页
        2.7 干旱胁迫对石蒜属植物光合生理的影响第52-57页
        2.8 模糊隶属函数法评价结果第57-58页
        2.9 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结果第58-60页
    3 讨论第60-64页
第三章 三种外源物质对干旱胁迫下石蒜生理代谢的调节作用第64-7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4-65页
        1.1 试验材料第64页
        1.2 试验设计第64-65页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65页
        1.4 数据分析第6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5-72页
        2.1 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石蒜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第65-67页
        2.2 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石蒜膜系统的影响第67-69页
        2.3 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石蒜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第69-71页
        2.4 三种外源物质对石蒜抗旱性影响的综合评价第71-72页
    3 讨论第72-74页
第四章 石蒜LrCMO,LrP5CS和LrRab基因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第74-11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4-91页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第74-75页
        1.2 试验方法第75-91页
        1.3 数据分析第9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1-111页
        2.1 RNA提取质量检测第91页
        2.2 目的基因中间保守片段序列的测定第91-92页
        2.3 3'RACE结果第92页
        2.4 5'RACE结果第92-93页
        2.5 石蒜LrCMO、LrP5CS和LrRab基因全长序列的获得第93-94页
        2.6 三个石蒜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94-108页
        2.7 LrCMO、LrP5CS和LrRab基因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模式分析第108-109页
        2.8 LrCMO、LrP5CS和LrRab基因在不同胁迫时间下表达模式分析第109-110页
        2.9 石蒜LrCMO和LrRab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110-111页
    3 讨论第111-114页
第五章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LrRab基因的初步研究第114-12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4-118页
        1.1 试验材料第114页
        1.2 菌株与载体第114页
        1.3 试剂第114-116页
        1.4 方法和步骤第116-11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8-121页
        2.1 转基因水稻植株的获得第118-119页
        2.2 转基因植株的PCR鉴定第119-121页
    3 讨论第121-124页
全文结论第124-126页
创新点第126-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4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46-148页
致谢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链格孢菌TeA毒素代谢相关基因的筛选克隆及表达研究
下一篇:含tetramic acid结构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