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基于可用性的智能手机APP交互设计评价研究--以IM产品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论文结构第14-17页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第17-27页
    2.1 文献检索情况概述第17-19页
        2.1.1 文献检索范围分析第17页
        2.1.2 相关文献情况分析第17-18页
        2.1.3 学术趋势分析第18-19页
    2.2 可用性文献综述第19-22页
        2.2.1 可用性概述第19-20页
        2.2.2 可用性评估研究第20-22页
    2.3 交互设计研究文献综述第22-24页
        2.3.1 交互设计概述第22-23页
        2.3.2 交互设计研究第23-24页
    2.4 眼动技术研究文献综述第24-26页
        2.4.1 眼动技术概述第24-25页
        2.4.2 眼动技术在可用性评估中的应用第25-26页
    2.5 文献评述第26-27页
第3章 IM类APP交互设计要素的提取与可用性评估量表的构建第27-39页
    3.1 IM类APP交互设计要素的提取第27-30页
        3.1.1 代表性IM类APP的选取第27-28页
        3.1.2 交互设计要素的提取第28-30页
    3.2 可用性评估量表的建立第30-38页
        3.2.1 可用性评估量表的初步设计第30-31页
        3.2.2 可用性评估实验第31页
        3.2.3 量表的检验和最终确定第31-38页
    3.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IM类APP交互设计可用性评估实验及数据处理第39-53页
    4.1 实验目的第39页
    4.2 实验环境、设备及材料第39-40页
        4.2.1 实验环境及设备第39页
        4.2.2 实验材料第39-40页
    4.3 实验被试及实验过程第40-41页
        4.3.1 实验被试第40页
        4.3.2 实验过程第40-41页
    4.4 可用性评估实验数据处理第41-51页
        4.4.1 主观评价实验数据处理第41-48页
        4.4.2 眼动实验数据处理第48-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5章 设计要素与眼动指标、可用性关系模型构建及优化第53-73页
    5.1 代表性IM类APP的交互设计要素编码第53-54页
    5.2 交互设计要素与眼动指标的关系模型构建第54-61页
        5.2.1 模型构建第54-59页
        5.2.2 模型检验第59-61页
    5.3 交互设计要素与可用性关系模型构建第61-70页
        5.3.1 模型构建第61-66页
        5.3.2 模型检验第66-70页
    5.4 综合可用性得分与眼动数据的交互设计方案优化第70-71页
        5.4.1 可用性分析第70页
        5.4.2 交互设计方案优化第70-71页
    5.5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7页
    6.1 论文主要工作与结论第73-74页
    6.2 论文主要贡献第74页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74-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致谢第83-85页
附录第85-90页
    附录A IM产品喜好度调查问卷第85-87页
    附录B IM类APP的可用性评估量表第87-88页
    附录C 眼动实验所用图片(部分)第88-89页
    附录D PLS程序代码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软睿道IT实训教育的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杭州RS公司产品竞争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