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本文构成 | 第16-18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理论综述 | 第18-26页 |
2.1 信贷风险理论 | 第18-21页 |
2.1.1 信贷风险概念与成因 | 第18-19页 |
2.1.2 信贷风险的特征 | 第19-20页 |
2.1.3 信贷风险的分类 | 第20-21页 |
2.2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第21-26页 |
2.2.1 信贷风险管理的概念 | 第21页 |
2.2.2 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2.2.3 信贷风险管理的内容 | 第23-26页 |
第3章 工商银行A市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6-52页 |
3.1 工商银行A市分行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3.2 工商银行A市分行信贷风险管理情况 | 第27-32页 |
3.2.1 信贷资产情况 | 第27-28页 |
3.2.2 工商银行A市分行信贷管理中的信息使用情况 | 第28页 |
3.2.3 工商银行A市分行信贷组织与操作流程 | 第28-32页 |
3.3 工商银行A市分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计量 | 第32-40页 |
3.3.1 贷前调查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 第32-34页 |
3.3.2 内部评级体系中的风险计量 | 第34-37页 |
3.3.3 内部评级体系的运用 | 第37-40页 |
3.4 工商银行A市分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风险监测与控制 | 第40-41页 |
3.4.1 运用风险监测系统,进行风险控制 | 第41页 |
3.4.2 实行风险限额管理 | 第41页 |
3.5 工商银行A市分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1-47页 |
3.5.1 组织结构以及人员管理问题 | 第41-44页 |
3.5.2 审批流程复杂 | 第44页 |
3.5.3 不良贷款有所反弹 | 第44-45页 |
3.5.4 信贷管理过程不合理 | 第45-47页 |
3.6 工商银行A市分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 第47-52页 |
3.6.1 内部原因 | 第47-48页 |
3.6.2 外部原因 | 第48-52页 |
第4章 完善工商银行A市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 第52-68页 |
4.1 强化内部风险控制执行力 | 第52-55页 |
4.1.1 强化教育培训 | 第52-53页 |
4.1.2 完善责任体系及激励制度 | 第53-54页 |
4.1.3 打造合规文化 | 第54-55页 |
4.2 完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 第55-58页 |
4.2.1 完善工商银行A市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 | 第55-56页 |
4.2.2 改革信贷审批授权模式 | 第56-57页 |
4.2.3 提高信贷审批效率 | 第57-58页 |
4.2.4 发挥风险控制各个环节的作用 | 第58页 |
4.2.5 创建动态风险管理流程 | 第58页 |
4.3 改进信贷资产质量 | 第58-59页 |
4.3.1 严把贷款准入管理关 | 第58-59页 |
4.3.2 严把抵质押品管理关 | 第59页 |
4.3.3 严把贷款资金监管关 | 第59页 |
4.4 完善不良资产治理方式 | 第59-60页 |
4.4.1 降低不良资产比例 | 第59-60页 |
4.4.2 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 第60页 |
4.5 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 | 第60-65页 |
4.5.1 建立新型的内部审计框架 | 第60-62页 |
4.5.2 完善资金管理方式 | 第62-64页 |
4.5.3 建立资金管理的风险控制体系 | 第64-65页 |
4.6 其他方面的建议 | 第65-6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8-70页 |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68页 |
5.2 未来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