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1.2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2 内容框架 | 第12-13页 |
1.4 研究的主要研究贡献与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1.4.1 主要贡献 | 第13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分析及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2.1 概述 | 第14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20页 |
2.2.1 管理激励理论 | 第14-15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5-16页 |
2.2.3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6-19页 |
2.2.4 管理层寻租论 | 第19-20页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2.3.1 国外关于股权激励和企业绩效的研究 | 第20-22页 |
2.3.2 我国关于股权激励和企业绩效的研究 | 第22-23页 |
2.4 文献评述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民族地区国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及绩效分析 | 第25-34页 |
3.1 我国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25-27页 |
3.2 民族地区国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及绩效分析 | 第27-31页 |
3.2.1 民族地区国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背景 | 第27页 |
3.2.2 民族地区国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分析 | 第27-29页 |
3.2.3 民族地区国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绩效分析 | 第29-31页 |
3.3 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国企股权激励绩效对比分析 | 第31-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民族地区国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证分析 | 第34-45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34-35页 |
4.2 变量定义 | 第35-36页 |
4.2.1 自变量的设定 | 第35页 |
4.2.2 控制变量的设定 | 第35页 |
4.2.3 因变量的选择 | 第35-36页 |
4.3 实证模型及分析 | 第36-40页 |
4.3.1 样本选取 | 第36-37页 |
4.3.2 实证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 第37-40页 |
4.4 对计量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 第40-43页 |
4.5 民族地区国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证分析结论 | 第43-45页 |
第五章 民族地区国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对策 | 第45-49页 |
5.1 根据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股权激励方案 | 第45-46页 |
5.2 加强民族地区资本市场建设,提高资本市场活力 | 第46页 |
5.3 构建合理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 第46-47页 |
5.4 修订与民族地区股权激励有关的各类法律法规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1 民族地区国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证样本一览 | 第52-53页 |
附录2 十五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净资产收益率均值(%) | 第53-54页 |
附录3 十五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每股收益均值(%) | 第54-55页 |
研究生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