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基于免疫机制的智能车转向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绪论第14-28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4页
    1.2 智能车的研究现状第14-21页
        1.2.1 国内外智能车的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2 智能车转向系统研究概况第18-21页
    1.3 免疫算法和其他智能算法在智能车中的研究概况第21-22页
        1.3.1 其他智能算法在智能车中的研究概况第21-22页
        1.3.2 免疫算法在智能车中的研究概况第22页
    1.4 人工免疫算法的研究现状第22-25页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框架第25-28页
2 免疫算子的改进及收敛速度的估计第28-54页
    2.1 引言第28页
    2.2 标准免疫算法第28-35页
        2.2.1 生物免疫机制第28-33页
        2.2.2 人工免疫算法第33-35页
    2.3 免疫算子推导及改进第35-42页
    2.4 改进免疫算法的性能仿真第42-49页
    2.5 改进免疫算法的收敛速度估计第49-53页
    2.6 本章小结第53-54页
3 基于免疫算法的智能车滑模变结构自动转向控制算法第54-89页
    3.1 车辆模型的建立第54-63页
        3.1.1 车辆运动学模型第54-55页
        3.1.2 车辆位姿误差模型第55-57页
        3.1.3 车辆转向动力学建模第57-60页
        3.1.4 车辆—道路系统动力学建模第60-63页
    3.2 基于免疫算法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第63-68页
        3.2.1 切换系数矩阵设计第63-64页
        3.2.2 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第64-66页
        3.2.3 参数q、? 的优化第66-68页
    3.3 仿真实验第68-83页
        3.3.1 仿真分析第68-74页
        3.3.2 Carsim和Simulink的联合仿真第74-76页
        3.3.3 基于动力学模型的轨迹跟踪仿真第76-83页
    3.4 免疫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的稳定性评价第83-87页
        3.4.1 稳定性评价指标第83-87页
        3.4.2 Carsim双移线仿真试验结果评价第87页
    3.5 本章小结第87-89页
4 基于BP网络自调整的免疫反馈控制器设计第89-109页
    4.1 PID控制原理第89-90页
    4.2 免疫反馈控制器的设计(IFC)第90-92页
    4.3 非线性关系的处理第92-96页
        4.3.1 径向对称的非线性函数f(7)?(8)拟合非线性特性第92-93页
        4.3.2 模糊调节器拟合非线性特性第93-94页
        4.3.3 BP神经网络拟合非线性特性第94-96页
    4.4 免疫参数的整定第96-100页
        4.4.1 免疫参数K和η 的整定第97-98页
        4.4.2 参数? 的整定第98页
        4.4.3 偏差的阈值0e和1e整定第98-99页
        4.4.4 延迟时间d的整定第99-100页
    4.5 仿真试验第100-108页
        4.5.1 圆形弯道试验第100-103页
        4.5.2 蛇形工况试验第103-107页
        4.5.3 Carsim蛇形仿真试验结果评价第107-108页
    4.6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5 智能车避障和轨迹跟踪控制系统的设计第109-126页
    5.1 结合避障的轨迹跟踪控制系统第109-110页
    5.2 避障轨迹的确定第110-115页
        5.2.1 两段式圆弧避障轨迹第110-112页
        5.2.2 余弦函数避障轨迹第112-113页
        5.2.3 改进的正弦函数避障轨迹第113-115页
    5.3 基于IFC的路径跟踪控制器第115-116页
    5.4 不同工况下的跟踪控制仿真试验第116-125页
        5.4.1 直线轨迹跟踪第116-117页
        5.4.2 圆轨迹跟踪第117-118页
        5.4.3 S轨迹跟踪第118-119页
        5.4.4 双移线轨迹跟踪第119-120页
        5.4.5 避障第120-125页
    5.5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6 智能车实验平台的设计第126-134页
    6.1 智能车实验平台的设计第126-130页
        6.1.1 图像处理系统第126-128页
        6.1.2 距离测量系统第128页
        6.1.3 车速测量系统第128页
        6.1.4 路径识别算法第128-129页
        6.1.5 转向控制第129-130页
    6.2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130-133页
        6.2.1 跟踪标识线试验第130-131页
        6.2.2 避障试验第131-133页
    6.3 本章小结第133-134页
7 结束语第134-138页
    7.1 全文总结第134-136页
    7.2 创新点第136页
    7.3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36-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7-149页
致谢第149-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五杆机构的可重构并联机构设计方法与实验研究
下一篇:超声振动外圆珩磨磨削区温度场及单空化泡溃灭温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