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充电设施选址影响因素及原则 | 第11-12页 |
1.2.2 充电站选址、定容模型构建与算法求解 | 第12-13页 |
1.2.3 充电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 | 第13-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3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2章 国内外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现状 | 第17-22页 |
2.1 电动汽车充电站相关术语 | 第17-18页 |
2.2 国外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现状 | 第18-19页 |
2.2.1 美国 | 第18页 |
2.2.2 日本 | 第18页 |
2.2.3 欧洲 | 第18-19页 |
2.3 我国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现状 | 第19-22页 |
2.3.1 充电站建设基本情况 | 第19页 |
2.3.2 充电站建设扶持政策 | 第19-22页 |
第3章 充电站基础选址理论与选址原则 | 第22-29页 |
3.1 中心地理论 | 第22-25页 |
3.1.1 中心地理论相关概念 | 第22页 |
3.1.2 中心地理论基本假设 | 第22-23页 |
3.1.3 中心地理论三原则 | 第23-24页 |
3.1.4 运用中心地理论的契合性 | 第24-25页 |
3.2 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原则 | 第25-29页 |
3.2.1 市场原则 | 第25-27页 |
3.2.2 交通原则 | 第27-28页 |
3.2.3 行政原则 | 第28-29页 |
第4章 基本选址模型框架 | 第29-33页 |
4.1 中心地理论的局限性 | 第29页 |
4.2 参数定义 | 第29-30页 |
4.3 最大覆盖模型(MCLP) | 第30-31页 |
4.4 P-中值模型(P-Median) | 第31-32页 |
4.5 截流-分配模型(FCLM) | 第32-33页 |
第5章 多等级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模型构建 | 第33-38页 |
5.1 模型主要参数 | 第33-34页 |
5.2 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模型 | 第34-37页 |
5.2.1 充电站建设初级阶段的选址模型 | 第34-36页 |
5.2.2 充电站建设成熟阶段的选址模型 | 第36-37页 |
5.3 多目标模型求解方法 | 第37-38页 |
第6章 模拟数据分析 | 第38-49页 |
6.1 区域基本数据 | 第38-39页 |
6.2 ArcGIS初步筛选站址 | 第39页 |
6.3 运用充电站模型进一步筛选站址 | 第39-49页 |
6.3.1 充电站模型筛选过程 | 第39-44页 |
6.3.2 分层序列法求解 | 第44-49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 第49-51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9页 |
7.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 第49-51页 |
7.2.1 文章研究局限 | 第49-50页 |
7.2.2 电动汽车充电站研究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