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3页 |
·研究区域的选择 | 第13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农田生态支持系统薄弱 | 第13-14页 |
·环境污染重 | 第14页 |
·研究的意义及预期目标 | 第14-16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产业目标 | 第15-16页 |
·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非建设用地的界定 | 第16页 |
·都市化地区城乡统筹总体规划中所谓"农业区域"的概念 | 第16-17页 |
·"不开发区域"的概念 | 第17页 |
·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区域性生态农业规划 | 第17-18页 |
·农业景观规划 | 第18页 |
·"反规划" | 第18-19页 |
·研究的理论、内容与方法 | 第19-25页 |
·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 第19-22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景观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 第25-37页 |
·国内外对农业景观的研究动态 | 第25-26页 |
·国外对农业景观的研究进展 | 第25页 |
·国内对农业景观的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国内外对土地规划化研究动态 | 第26-27页 |
·国外对土地规划的研究进展 | 第26页 |
·国内对土地规划的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国内外对非建设用地的研究动态 | 第27-30页 |
·国外对非建设用地的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国内对非建设用地的研究进展 | 第28-30页 |
·国内外对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 | 第30-32页 |
·国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进展 | 第30-31页 |
·国内对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 | 第31-32页 |
·苏南地区农业区域空间的现状分析 | 第32-34页 |
·苏南地区农业区域空间的发展优势 | 第32-33页 |
·苏南地区农业区域空间的发展劣势 | 第33页 |
·苏南地区农业区域空间的发展机遇 | 第33-34页 |
·苏南地区农业区域空间的发展挑战 | 第34页 |
·苏南地区农业区域空间对区域整体发展的作用 | 第34-37页 |
·农业区域空间对乡村风貌保护的作用 | 第34-35页 |
·农业区域空间对农业文化的传承的作用 | 第35页 |
·农业区域空间对乡村休闲农业观光的作用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江阴市临港新城发展现状与案例区分析 | 第37-57页 |
·江阴市临港新城(区)现状 | 第37-43页 |
·气候资源 | 第38页 |
·水环境资源 | 第38-39页 |
·土地资源 | 第39页 |
·农业生产现状 | 第39页 |
·区位与交通 | 第39-40页 |
·经济概况 | 第40页 |
·临港新城主要工业产业 | 第40-43页 |
·江阴市临港新城(区)分区规划 | 第43-51页 |
·江阴城市总体规划 | 第43-44页 |
·江阴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第44-46页 |
·江阴市沿江规划 | 第46页 |
·江阴市城市总体布局 | 第46页 |
·江阴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 第46-48页 |
·江阴市城市河道整治规划 | 第48-49页 |
·江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第49-51页 |
·江阴市临港新城(区)总体环境景观分析 | 第51-53页 |
·景观特征 | 第51-52页 |
·江阴市西组团中心区景观规划 | 第52-53页 |
·在建设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53页 |
·江阴临港新城区域生态建设的布局 | 第53-55页 |
·研究案例区—南部农业生态区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55-57页 |
第四章 临港新城南部农业生态区景观格局分析 | 第57-73页 |
·景观空间定量分析法 | 第57-62页 |
·数据来源 | 第57页 |
·景观分类体系 | 第57-62页 |
·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方法 | 第62页 |
·景观格局指数的选取 | 第62-69页 |
·常用景观指数 | 第62-68页 |
·本研究景观指数的选取 | 第68-69页 |
·临港新城南部农业区景观格局分析 | 第69-73页 |
·斑块类型特征 | 第69-71页 |
·景观水平特征 | 第71-72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72-73页 |
第五章 临港新城南部农业生态区生态系统服务值评价 | 第73-87页 |
·生态系统服务 | 第73-76页 |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 | 第73-75页 |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 第75-76页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 第76页 |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 第76页 |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 第76页 |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及其评价 | 第76-81页 |
·生产率变动法 | 第76-77页 |
·市场价值法 | 第77页 |
·机会成本法 | 第77-78页 |
·费用分析法 | 第78页 |
·影子价格法 | 第78-79页 |
·影子工程法 | 第79页 |
·人力资本法 | 第79-80页 |
·旅行费用法 | 第80页 |
·享乐价格法 | 第80页 |
·条件价值法 | 第80-81页 |
·临港新城南部农业生态区现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 第81-83页 |
·临港新城南部农业生态区规划远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 第83-84页 |
·主要结论与讨论 | 第84-87页 |
第六章 南部农业生态区的景观格局优化与土地适宜性利用方案 | 第87-103页 |
·规划目标 | 第87页 |
·江阴市临港新城(区)南部农业生态区的景观格局优化规划原则 | 第87-88页 |
·农业景观敏感度分析 | 第88-91页 |
·理论模型 | 第88页 |
·评价过程 | 第88-90页 |
·评价结果 | 第90页 |
·景观生态格局表达 | 第90-91页 |
·农业景观生态格局优化 | 第91-94页 |
·绿色生态廊道系统 | 第92-93页 |
·农业斑块 | 第93-94页 |
·自然斑块 | 第94页 |
·人工斑块 | 第94页 |
·景观生态格局优化 | 第94-97页 |
·水系景观生态格局优化 | 第94-95页 |
·农业景观生态格局优化 | 第95-97页 |
·村庄景观生态格局优化 | 第97页 |
·规划区环境保护规划 | 第97-99页 |
·农村综合环境整治 | 第97-98页 |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 第98页 |
·土壤污染防治 | 第98页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 第98-99页 |
·污水治理 | 第99页 |
·噪声治理 | 第99页 |
·土地适宜性的农业利用与产业安排规划 | 第99-103页 |
·生态观光农业 | 第100页 |
·现代设施园艺 | 第100页 |
·现代高效水产 | 第100页 |
·名优水果示范园区 | 第100-103页 |
结论与创新点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1页 |
图片来源 | 第111-113页 |
致谢 | 第113-11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