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监察、监督论文

上市公司监管中高薪养廉制度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6-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3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2章 我国上市公司监管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9-27页
    2.1 上市公司监管对象和监管体系第19-21页
        2.1.1 上市公司监管对象第19-20页
        2.1.2 上市公司监管体系第20-21页
    2.2 我国上市公司监管目标第21-22页
    2.3 我国上市公司监管制度现状第22-24页
        2.3.1 上市公司监管职责分工第22页
        2.3.2 上市公司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第22-24页
    2.4 我国上市公司监管存在的问题第24-26页
        2.4.1 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第24-25页
        2.4.2 监管主体存在的问题第25-26页
        2.4.3 监管机构管理者的受贿行为第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上市公司监管中高薪养廉的制度设计依据第27-38页
    3.1 高薪养廉制度设计的假设第27-28页
        3.1.1 理性人假设第27-28页
        3.1.2 受贿行为的经济解释第28页
    3.2 高薪养廉制度设计的理论第28-32页
        3.2.1 委托—代理理论第28-30页
        3.2.2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30-31页
        3.2.3 激励理论第31-32页
    3.3 高薪养廉在上市公司监管中的作用第32-33页
    3.4 国外高薪养廉制度的实施效果第33-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上市公司监管中高薪养廉的制度设计及其有效性第38-51页
    4.1 基本假设第38-39页
    4.2 监管成本为零时的最优合同第39-41页
        4.2.1 风险规避的管理者第40页
        4.2.2 风险中立的管理者第40-41页
        4.2.3 风险偏好的管理者第41页
    4.3 监管成本大于零时的最优合同第41-48页
        4.3.1 风险中立的管理者第42-43页
        4.3.2 风险规避的管理者第43-47页
        4.3.3 风险偏好的管理者第47-48页
    4.4 高薪养廉制度的有效性分析第48-50页
        4.4.1 监管成本为零时高薪养廉的有效性第48-49页
        4.4.2 监管成本大于零时高薪养廉的无效区间第49-50页
    4.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监管中高薪养廉制度的对策建议第51-53页
    5.1 实行差异化监管第51-52页
    5.2 加大惩罚力度提高管理者违法违规成本第52页
    5.3 实现投资者群体监督体系第52页
    5.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巴塞尔Ⅲ的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绿色竞争力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