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华厦集团员工心理契约的构建与管理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2章 心理契约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2.1 心理契约的内涵 | 第14-15页 |
2.2 心理契约的特点 | 第15-16页 |
2.3 心理契约的内容和维度 | 第16-20页 |
2.3.1 心理契约的内容 | 第16-17页 |
2.3.2 心理契约的维度 | 第17-20页 |
2.4 心理契约的形成 | 第20页 |
2.5 心理契约的违背 | 第20-24页 |
2.5.1 心理契约违背的含义 | 第20-21页 |
2.5.2 心理契约违背的原因 | 第21页 |
2.5.3 心理契约违背的过程 | 第21-23页 |
2.5.4 心理契约违背与行为反应的关系 | 第23-24页 |
第3章 本溪华厦集团概况 | 第24-34页 |
3.1 本溪华厦集团的发展历程 | 第24-25页 |
3.2 本溪华厦集团的组织结构 | 第25-27页 |
3.3 本溪华厦集团的业务范围 | 第27-28页 |
3.4 本溪华厦集团的员工构成 | 第28-33页 |
3.5 本溪华厦集团的经营现状 | 第33-34页 |
第4章 本溪华厦集团员工心理契约结构的探索性分析 | 第34-46页 |
4.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4-37页 |
4.1.1 收集问卷项目 | 第34-35页 |
4.1.2 形成预试问卷 | 第35页 |
4.1.3 预调查后形成正式问卷 | 第35-37页 |
4.2 正式问卷调查 | 第37-44页 |
4.2.1 样本构成 | 第37-38页 |
4.2.2 统计方法 | 第38-39页 |
4.2.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39-44页 |
4.3 小结 | 第44-46页 |
第5章 本溪华厦集团员工心理契约的构建 | 第46-56页 |
5.1 本溪华厦集团员工心理契约构建的前提 | 第46-47页 |
5.2 本溪华厦集团心理契约构建的基础 | 第47-48页 |
5.3 本溪华厦集团心理契约构建的保障 | 第48-50页 |
5.4 本溪华夏集团员工心理契约构建的途径 | 第50-56页 |
5.4.1 基本型契约的构建 | 第50-51页 |
5.4.2 发展型契约的构建 | 第51-53页 |
5.4.3 情感型契约的构建 | 第53-56页 |
第6章 本溪华厦集团员工心理契约的管理 | 第56-66页 |
6.1 心理契约与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 第56-61页 |
6.1.1 心理契约与人力资源规划的关系 | 第56-57页 |
6.1.2 心理契约与招聘的关系 | 第57-58页 |
6.1.3 心理契约与培训开发的关系 | 第58-59页 |
6.1.4 心理契约与绩效考评和反馈的关系 | 第59-60页 |
6.1.5 心理契约与薪酬公平的关系 | 第60-61页 |
6.2 本溪华厦集团员工心理契约的管理流程 | 第61-66页 |
6.2.1 员工心理契约的创建管理 | 第62-63页 |
6.2.2 员工心理契约的修正 | 第63页 |
6.2.3 员工心理契约的维护和调整 | 第63-64页 |
6.2.4 员工心理契约的危机管理 | 第64-66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附录 | 第69-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