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7A52铝合金轧制复合工艺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双金属复合材料 | 第11-18页 |
1.2.1 双金属复合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 第11-12页 |
1.2.2 双金属复合板生产方法简介 | 第12-18页 |
1.3 双金属固相复合机理 | 第18-21页 |
1.3.1 机械啮合理论 | 第19页 |
1.3.2 金属键理论 | 第19页 |
1.3.3 能量理论 | 第19-20页 |
1.3.4 薄膜理论 | 第20页 |
1.3.5 位错理论 | 第20页 |
1.3.6 扩散理论 | 第20-21页 |
1.3.7 再结晶理论 | 第21页 |
1.3.8 三阶段理论 | 第21页 |
1.4 本课题研究背景 | 第21-23页 |
1.4.1 钛及钛合金 | 第21-22页 |
1.4.2 高强度7A52铝合金 | 第22-23页 |
1.4.3 Ti-Al复合板的主要用途 | 第23页 |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实验方案及实验过程 | 第25-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2.1.1 7A52铝合金 | 第25页 |
2.1.2 工业纯钛 | 第25-26页 |
2.1.3 坯料尺寸设计 | 第26页 |
2.2 实验流程及方案 | 第26-28页 |
2.2.1 实验流程 | 第26-27页 |
2.2.2 实验方案 | 第27-28页 |
2.3 实验设备 | 第28-29页 |
2.3.1 轧机 | 第28页 |
2.3.2 电阻加热炉 | 第28页 |
2.3.3 剪板机 | 第28页 |
2.3.4 CMT5105微型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 | 第28-29页 |
2.3.5 WAP-VI型线切割机 | 第29页 |
2.3.6 扫描电镜 | 第29页 |
2.3.7 其它辅助设备 | 第29页 |
2.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2.4.1 结合强度分析 | 第29页 |
2.4.2 复合机理的分析 | 第29-30页 |
2.4.3 热处理过程中界面行为的分析 | 第30-31页 |
第3章 钛-7A52铝合金轧制复合结果分析 | 第31-52页 |
3.1 轧制工艺参数对复合质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 轧制复合的临界变形量 | 第33-35页 |
3.3 轧制复合工艺参数对结合强度的影响 | 第35-41页 |
3.3.1 变形量对结合强度的影响 | 第35-38页 |
3.3.2 轧制温度对结合强度的影响 | 第38-41页 |
3.4 退火制度对复合板结合强度的影响 | 第41-43页 |
3.4.1 退火温度对复合板结合强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2 退火时间对复合板结合强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3.5 轧制复合机理探讨 | 第43-50页 |
3.5.1 结合界面扫描电镜观察 | 第43-46页 |
3.5.2 剥离表面的形貌分析 | 第46-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钛-铝界面在退火过程中的界面行为 | 第52-67页 |
4.1 Ti-Al系统的扩散 | 第52-54页 |
4.2 金属间化合物的孕育 | 第54-58页 |
4.3 金属间化合物的分析 | 第58-60页 |
4.4 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动力学 | 第60-64页 |
4.5 TiAl_3金属间化合物长大规律初步探讨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