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0页 |
四、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高职高专艺术院校二胡教学的发展 | 第12-20页 |
第一节 高职高专艺术院校二胡教学的起源 | 第12-14页 |
一、高职高专艺术教育的由来 | 第12-13页 |
二、高职高专艺术院校二胡课程设置的产生 | 第13-14页 |
第二节 高职高专艺术院校二胡教学的发展 | 第14-20页 |
一、二胡音乐文化的传播 | 第14-16页 |
二、二胡专业技能的提高 | 第16-18页 |
三、二胡学习的普及性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高职高专艺术院校二胡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 第20-33页 |
第一节 现状 | 第20-27页 |
一.二胡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 | 第20页 |
二.二胡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 | 第20-21页 |
三.二胡学生对自己专业的爱好与兴趣 | 第21-22页 |
四.目前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认知程度 | 第22-24页 |
五.二胡学生对高职高专艺术院校的教学情况的认可程度 | 第24-27页 |
第二节 分析 | 第27-33页 |
一、办学宗旨的错位 | 第27-28页 |
二、教学思想的陈旧 | 第28页 |
三、资金短缺的办学条件 | 第28-29页 |
四、生源的杂乱期 | 第29-30页 |
(一) 生源的优质期 | 第29页 |
(二) 生源的衰败期 | 第29-30页 |
(三) 生源的杂乱期 | 第30页 |
五、招生与就业的矛盾 | 第30-31页 |
六、师资队伍的弱化 | 第31-32页 |
七、教材建设的落后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高职高专艺术院校二胡教学的改革创新措施 | 第33-43页 |
第一节 建设工作室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 第34-36页 |
一、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 第34页 |
二、关注学生的成长 | 第34-35页 |
三、加强舞台实践 | 第35页 |
四、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 第35页 |
五、提升教学水平 | 第35-36页 |
第三节 修订课程设置 | 第36页 |
第四节 修改二胡教材 | 第36-38页 |
一、突出应用性原则 | 第37页 |
二、突出先进性原则 | 第37页 |
三、突出创新性原则 | 第37-38页 |
第五节 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 第38页 |
一、借鉴专业音乐院校的成功教学经验 | 第38页 |
二、体现教学实践的重要性 | 第38页 |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组织能力 | 第38页 |
第六节 丰富教学内容 | 第38-39页 |
一、积极开展二胡讲座 | 第38-39页 |
二、积极开展二胡多媒体辅助教学 | 第39页 |
第七节 多样教学方法 | 第39-41页 |
一、讲授法 | 第39-40页 |
二、示范法 | 第40页 |
三、问答法 | 第40页 |
四、帮带法 | 第40页 |
五、讨论法 | 第40-41页 |
六、欣赏法 | 第41页 |
第八节 多元化评价机制 | 第41-43页 |
一、自评 | 第41页 |
二、互评 | 第41页 |
三、教师评 | 第41-42页 |
四、视奏评价 | 第42页 |
五、抽查式评价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