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前言 | 第9-17页 |
|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 1.1.1 马铃薯营养特性的研究 | 第11-13页 |
| 1.1.2 马铃薯氮磷钾的吸收分配规律的研究 | 第13-15页 |
| 1.1.3 马铃薯氮磷钾肥料用量与配比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2页 |
| 2.1 供试材料 | 第17页 |
| 2.2 试验设计 | 第17-19页 |
| 2.2.1 试验方案 | 第17-18页 |
| 2.2.2 田间管理 | 第18-19页 |
| 2.3 样品采集、处理与测定 | 第19-20页 |
| 2.3.1 基础土壤样品采集、处理与分析 | 第19页 |
| 2.3.2 马铃薯植株的采集、处理与分析 | 第19-20页 |
|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 | 第20-22页 |
| 2.4.1 计算公式 | 第20-21页 |
| 2.4.2 数据统计 | 第21-22页 |
| 3 结果分析 | 第22-48页 |
| 3.1 马铃薯氮素的吸收、积累量与分配的变化规律 | 第22-28页 |
| 3.1.1 马铃薯植株各部位内氮素积累量规律 | 第22-25页 |
| 3.1.2 全株氮素积累量的动态变化 | 第25-26页 |
| 3.1.3 氮素在马铃薯植株各部位内的分配变化 | 第26-28页 |
| 3.2 马铃薯磷素吸收、积累量与分配的变化规律 | 第28-33页 |
| 3.2.1 植株各部位内磷素吸收、积累量规律 | 第28-30页 |
| 3.2.2 全株磷素积累量的动态变化 | 第30-31页 |
| 3.2.3 磷素在马铃薯植株各部位内的分配变化 | 第31-33页 |
| 3.3 马铃薯钾素积累量与分配的变化规律 | 第33-38页 |
| 3.3.1 植株各部位内钾素积累量规律 | 第33-35页 |
| 3.3.2 全株钾素积累量的动态变化 | 第35-36页 |
| 3.3.3 钾素在马铃薯植株各部位内的分配变化 | 第36-38页 |
| 3.4 植株各部位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规律 | 第38-39页 |
| 3.4.1 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 | 第38页 |
| 3.4.2 块茎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 | 第38-39页 |
| 3.4.3 全株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 | 第39页 |
| 3.5 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 第39-44页 |
| 3.5.1 对马铃薯总产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 3.5.2 对马铃薯商品薯产量及商品薯率的影响 | 第40-42页 |
| 3.5.3 对马铃薯经济效益的影响 | 第42-44页 |
| 3.6 对马铃薯氮磷钾表观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 3.7 各处理对马铃薯块茎品质的影响 | 第45-48页 |
| 3.7.1 各处理对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 3.7.2 各处理对马铃薯块茎Vc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 3.7.3 各处理对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 4 讨论与结论 | 第48-53页 |
| 4.1 讨论 | 第48-51页 |
| 4.1.1 不同氮磷钾肥料用量与配比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 第48页 |
| 4.1.2 不同氮磷钾肥料用量与配比对冬作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48-49页 |
| 4.1.3 不同氮磷钾肥料用量与配比对冬作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 第49-50页 |
| 4.1.4 不同氮磷钾肥料用量与配比对冬作马铃薯氮磷钾素状况的影响 | 第50-51页 |
| 4.2 结论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