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基工程论文

高速公路桥头涵背特殊位置路基轻型夯夯实安全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工程背景和选题意义第9-10页
    1.2 轻型夯的发展第10-11页
        1.2.1 轻型夯的工作原理第10页
        1.2.2 轻型夯的发展历史第10-11页
    1.3 国内外轻型夯应用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1 轻型夯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轻型夯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3-15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2 技术路线第14-15页
第二章 桥台(涵)背路基夯实安全性评价方法第15-22页
    2.1 轻型夯夯实加固机理第15页
    2.2 轻型夯夯击能传播原理第15-16页
    2.3 轻型夯夯击对建筑物的影响机理第16-17页
    2.4 轻型夯夯击频率与涵洞(桥台)固有频率第17-18页
    2.5 轻型夯夯击能对构筑物安全性评价方法第18-21页
        2.5.1 加速度评价方法第18-19页
        2.5.2 速度评价方法第19页
        2.5.3 位移评价方法第19-20页
        2.5.4 应力应变评价方法第20-21页
        2.5.5 外观观察评价方法第21页
    2.6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轻型夯动力夯击对结构物影响的离散元仿真分析第22-42页
    3.1 PFC2D离散元软件介绍第22-24页
        3.1.1 离散单元PFC2D软件基本假设和特点第22-23页
        3.1.2 PFC2D应用领域及优势第23-24页
        3.1.3 模型边界条件第24页
    3.2 轻型夯动力夯击对涵洞影响的离散元仿真分析第24-36页
        3.2.1 模型材料参数第24页
        3.2.2 计算指标及方法第24-26页
        3.2.3 涵背模型的建立第26-28页
        3.2.4 动力夯实过程模拟第28-31页
        3.2.5 动力夯击对涵洞结构水平应力的影响第31-34页
        3.2.6 动力夯击对涵洞结构水平位移的影响第34-35页
        3.2.7 动力夯击对涵洞结构安全性影响分析第35-36页
    3.3 轻型夯动力夯击对桥台影响的离散元仿真分析第36-40页
        3.3.1 模型简化及材料参数第36-37页
        3.3.2 测量圆的布置及计算指标第37-38页
        3.3.3 动力夯击对桥台水平应力的影响第38页
        3.3.4 动力夯击对桥台水平位移的影响第38-39页
        3.3.5 动力夯击对桥台结构安全性影响分析第39-40页
    3.4 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桥台(涵)在轻型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分析第42-71页
    4.1 试验场地第42-43页
        4.1.1 地基填料第42页
        4.1.2 桥台与涵背第42-43页
    4.2 评价方法数据参数的测量第43-47页
        4.2.1 加速度测量设备及测量点布置第43-44页
        4.2.2 速度测量设备及测量点布置第44-45页
        4.2.3 位移测量设备及测量点布置第45-46页
        4.2.4 应力应变测量设备及测量点布置第46-47页
    4.3 试验检测系统搭建第47-49页
        4.3.1 数据收集过程第47-48页
        4.3.2 测试器件布置形式第48-49页
    4.4 试验夯点布设方式第49-50页
    4.5 试验过程及检测方法第50-51页
    4.6 涵背试验数据及安全性分析第51-59页
        4.6.1 涵背应变数据与安全性分析第51-55页
        4.6.2 涵背水平位移数据与安全性分析第55-59页
        4.6.3 涵背外观观测安全性分析第59页
    4.7 桥台验数据采集及分析第59-67页
        4.7.1 桥台应变数据与安全性分析第60-63页
        4.7.2 桥台水平位移数据与安全性分析第63-67页
        4.7.3 桥台外观观察安全性分析第67页
    4.8 桥台(涵)背应变及水平位移综合对比分析第67-70页
    4.9 小结第70-71页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结论第71页
    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检测随机抽样系统设计
下一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与预测决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