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糖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思路 | 第11-12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念和国外经验 | 第13-22页 |
2.1 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3-19页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3-15页 |
2.1.2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5-17页 |
2.1.3 宏观调控理论 | 第17-19页 |
2.2 其它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2.3 国外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广西糖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2-34页 |
3.1 广西糖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22-25页 |
3.1.1 糖料蔗生产的基本情况 | 第22-23页 |
3.1.2 制糖生产及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 第23-24页 |
3.1.3 糖料蔗政策及市场调控情况 | 第24-25页 |
3.2 广西糖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 第25-29页 |
3.2.1 广西糖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前景分析 | 第25-26页 |
3.2.2 广西糖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 第26-29页 |
3.3 广西糖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3.3.1 基础设施和原料蔗生产相对落后 | 第29-30页 |
3.3.2 种蔗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低 | 第30-31页 |
3.3.3 糖料蔗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 | 第31页 |
3.3.4 制糖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业链短 | 第31-32页 |
3.4 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32-34页 |
3.4.1 发展模式滞后 | 第32页 |
3.4.2 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32-33页 |
3.4.3 政府扶持不到位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广西糖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路径 | 第34-40页 |
4.1 生态发展 | 第35-36页 |
4.2 内涵发展 | 第36-37页 |
4.2.1 完善管理运营系统 | 第36-37页 |
4.2.2 推行精细化生产 | 第37页 |
4.3 一体化扩张发展 | 第37-38页 |
4.4 保障原料供应 | 第38-39页 |
4.5 拓展燃料乙醇产业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广西糖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 | 第40-51页 |
5.1 加强蔗糖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规划 | 第40-42页 |
5.1.1 优化产业布局 | 第40-41页 |
5.1.2 加强糖料蔗基地投资建设 | 第41-42页 |
5.1.3 抑制化学甜味剂的生产 | 第42页 |
5.2 加快蔗糖业产业结构升级 | 第42-47页 |
5.2.1 加快甘蔗品种改良 | 第43-44页 |
5.2.2 大力推进技术进步 | 第44-45页 |
5.2.3 加强糖料蔗集约化经营 | 第45-46页 |
5.2.4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第46-47页 |
5.3 加强政府对糖业发展的宏观调控 | 第47-51页 |
5.3.1 完善糖业价格形成机制 | 第47-48页 |
5.3.2 减轻糖业的税收负担 | 第48-49页 |
5.3.3 对糖业实施适当补贴 | 第49-50页 |
5.3.4 加强对糖业的金融支持 | 第50-51页 |
第六章 实现广西糖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 | 第51-55页 |
6.1 加强法规对糖业发展的保障 | 第51页 |
6.2 提升糖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 | 第51-52页 |
6.3 建立健全糖业循环经济评价体系 | 第52页 |
6.4 强化糖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素支撑 | 第52-53页 |
6.5 加强糖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与平台建设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