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1.1.1 现象观察 | 第7-8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3 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 第8-1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2.1 比特产品定价理论 | 第10页 |
2.2 信息产品定价理论 | 第10-16页 |
2.2.1 信息产品的内涵 | 第10-11页 |
2.2.2 信息产品定价理论研究 | 第11-13页 |
2.2.2.1 成本决定论 | 第11-12页 |
2.2.2.2 供求决定论 | 第12页 |
2.2.2.3 效用决定论 | 第12-13页 |
2.2.3 信息产品定价策略研究 | 第13-16页 |
2.2.3.1 信息商品定价策略 | 第14-16页 |
2.2.3.2 信息服务定价策略 | 第1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第三章 比特产品的定义及其特点 | 第18-27页 |
3.1 比特产品的定义 | 第18-21页 |
3.1.1 比特及比特流 | 第18页 |
3.1.2 产品 | 第18-19页 |
3.1.3 比特产品 | 第19-21页 |
3.1.3.1 信息产品、数字化产品、网络产品和比特产品 | 第19-20页 |
3.1.3.2 原子产品与比特产品 | 第20-21页 |
3.2 比特产品的分类 | 第21页 |
3.3 比特产品的特点 | 第21-26页 |
3.3.1 基本特性 | 第22-23页 |
3.3.1.1 非物质性 | 第22页 |
3.3.1.2 资源非稀缺性(丰富性) | 第22页 |
3.3.1.3 复杂性 | 第22页 |
3.3.1.4 交换方式的多样性 | 第22-23页 |
3.3.1.5 易修改性 | 第23页 |
3.3.2 使用特性 | 第23-25页 |
3.3.2.1 易复制性 | 第23-24页 |
3.3.2.2 无损耗性 | 第24页 |
3.3.2.3 时效性 | 第24页 |
3.3.2.4 相对性 | 第24页 |
3.3.2.5 经验性 | 第24页 |
3.3.2.6 非独占性 | 第24-25页 |
3.3.2.7 传输便利性 | 第25页 |
3.3.3 经济特性 | 第25-26页 |
3.3.3.1 网络外部性 | 第25页 |
3.3.3.2 价值不确定性 | 第25页 |
3.3.3.3 规模经济与成本结构 | 第25-26页 |
3.3.3.4 非对称性 | 第26页 |
3.3.3.5 知识产权决定比特产品所有权 | 第2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影响比特产品的定价因素分析 | 第27-41页 |
4.1 产品因素 | 第27-30页 |
4.1.1 产品价值 | 第27页 |
4.1.2 网络价值 | 第27-29页 |
4.1.3 产品生命周期 | 第29-30页 |
4.1.4 其他产品特性 | 第30页 |
4.2 供给方因素 | 第30-32页 |
4.2.1 产品成本 | 第30-32页 |
4.2.2 其他供给方因素 | 第32页 |
4.3 需求方因素 | 第32-37页 |
4.3.1 需求方成本 | 第33-36页 |
4.3.2 需求价格弹性 | 第36-37页 |
4.4 市场因素 | 第37-40页 |
4.4.1 市场结构 | 第37-39页 |
4.4.2 供求关系 | 第39页 |
4.4.3 盗版 | 第39-4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比特产品定价分析 | 第41-57页 |
5.1 比特产品的需求模型 | 第41-43页 |
5.1.1 基本假设 | 第41页 |
5.1.2 构建基本模型 | 第41-42页 |
5.1.3 对上述模型的评价 | 第42-43页 |
5.2 模型修改 | 第43-44页 |
5.2.1 放宽假设条件7 | 第43页 |
5.2.2 放宽假设条件8 | 第43-44页 |
5.3 新的比特产品需求曲线 | 第44-46页 |
5.4 比特产品的供给曲线 | 第46-47页 |
5.4.1 比特产品的成本结构 | 第46页 |
5.4.2 比特产品供给曲线 | 第46-47页 |
5.4.2.1 传统的供给曲线 | 第46页 |
5.4.2.2 比特产品的供给曲线 | 第46-47页 |
5.5 构建供求模型 | 第47-49页 |
5.6 完全竞争性比特产品供求均衡价格的数学推导 | 第49-50页 |
5.7 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 第50页 |
5.8 垄断供应商单一比特产品利润最大化定价数学推导 | 第50-52页 |
5.9 垄断供应商两种比特产品利润最大化定价模型 | 第52-5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7-62页 |
6.1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57页 |
6.1.1 比特产品基础研究 | 第57页 |
6.1.2 定价理论研究 | 第57页 |
6.1.3 定价策略研究 | 第57页 |
6.1.4 定价模型的创新 | 第57页 |
6.2 对企业定价的启示 | 第57-60页 |
6.2.1 利用锁定效应 | 第57-58页 |
6.2.2 树立品牌和培养忠诚顾客 | 第58-59页 |
6.2.3 提高产品质量,打击盗版 | 第59页 |
6.2.4 价格歧视 | 第59-60页 |
6.2.4.1 个人化定价 | 第59页 |
6.2.4.2 版本划分管理 | 第59-60页 |
6.2.4.3 群体定价 | 第60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