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数学学案导学对高一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2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的意义与特色第10页
        (一) 研究的意义第10页
        (二) 研究的特色第10页
    三、研究的方法及思路第10-12页
        (一) 研究方法第10-11页
        (二) 研究的思路第11-12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综述第12-20页
    一、学案、学案导学的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第12-14页
        (一) 概念界定第12-13页
        (二) 国内外关于学案导学的研究综述第13-14页
    二、学生参与的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第14-17页
        (一) 学生参与的概念界定第14-15页
        (二) 国外的相关研究第15页
        (三) 国内的相关研究第15-17页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7-20页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7页
        (二)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第17-18页
        (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18页
        (四) 投入学习理论第18-20页
第3章 数学学案导学对高一学生课堂参与的实验研究第20-31页
    一、实验目的第20页
    二、实验假设第20页
    三、实验对象第20页
    四、实验变量控制第20页
    五、实验准备第20-21页
    六、实验时间第21页
    七、实验过程第21-31页
        (一) 学案导学的教学过程与分析第21-27页
        (二) 访谈的基本情况和总结第27-31页
第4章 问卷调查分析与结论第31-39页
    一、研究目的第31页
    二、研究的问题第31页
    三、研究的对象第31页
    四、调查问卷的设计第31-32页
    五、调查问卷的分析方法第32页
    六、调查问卷的分析第32-37页
        (一) 整体情况的基本分析第32-33页
        (二) 行为参与的数据分析第33-34页
        (三) 认知参与的数据分析第34-35页
        (四) 情感参与的数据分析第35-36页
        (五) 学案的使用在性别、学校、学生层次上的差异分析第36-37页
    七、调查结论第37-39页
第5章 学案导学对学生参与的研究结论第39-42页
    一、对行为参与的影响第39页
    二、对认知参与的影响第39-40页
    三、对情感参与的影响第40页
    四、学校差异第40页
    五、学习层次差异第40-42页
第6章 建议与反思第42-47页
    一、建议第42-44页
        (一) 设计给学生“减负”、课堂提效的学案第42页
        (二) 注重学生深层次数学学习方式的培养第42-43页
        (三) 重视小组合作,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第43-44页
        (四) 把“学生参与”作为数学学案导学的评价方式第44页
    二、反思第44-47页
        (一) 研究存在的不足第44-45页
        (二) 进一步的改进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48页
附录第48-59页
    附录一第48-51页
    附录二第51-52页
    附录三第52-55页
    附录四第55-5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线性拟合算法的船舶轴系校中校核技术研究
下一篇:泰北华裔学生汉语程度副词习得偏误分析--以清莱皇家大学和建华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