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专用汽车论文

太阳能轻型冷藏车系统设计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1-12页
    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太阳能在交通运输上的应用第12-13页
        1.2.2 太阳能在冷藏车上的应用第13-14页
        1.2.3 我国冷藏车现状第14-15页
        1.2.4 整体现状总结第15页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5-16页
    1.4 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6-17页
第2章 太阳能冷藏车应用的实践探索第17-27页
    2.1 前期研究第17-18页
    2.2 实践探索第18-23页
        2.2.1 太阳能购物车与微型冷藏箱的结合实践第19-20页
        2.2.2 太阳能电动车与小型冷藏箱的结合实践第20-21页
        2.2.3 太阳能电动车与轻型冷藏箱的结合实践第21-23页
        2.2.4 实践总结第23页
    2.3 太阳能—半导体制冷与冷藏车结合的探索第23-26页
        2.3.1 半导体制冷的原理第23-24页
        2.3.2 半导体制冷的效率研究第24-25页
        2.3.3 太阳能—半导体制冷与与本设计的相关应用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太阳能轻型冷藏车的结构设计第27-40页
    3.1 整体车身的结构选择第27-30页
        3.1.1 车身结构设计第27-28页
        3.1.2 整车结构系统的参数拟定第28-30页
    3.2 轻量化车体材料的选择第30-39页
        3.2.1 轻量化材料对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影响分析第30-31页
        3.2.2 轻量化材料在实际运用中的实践效果第31页
        3.2.3 驾驶室材料的选定第31-33页
        3.2.4 厢体的结构设计及材料选择第33-38页
        3.2.5 轻量化的实际验证第38-39页
    3.3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整车能量系统的匹配及估算第40-52页
    4.1 能量控制系统的前期实践第40-41页
    4.2 能量控制系统的设计第41-42页
    4.3 光伏发电原理第42页
    4.4 光伏电池的匹配选型第42-43页
    4.5 光伏发电系统的仿真分析第43-49页
        4.5.1 建立该光伏电池的等效模型第44-45页
        4.5.2 建立该电池的MATLAB模型第45-47页
        4.5.3 该光伏电池在不同环境的效率分析第47-49页
    4.6 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计算第49页
    4.7 制冷设备的匹配设计第49-51页
        4.7.1 制冷设备的制冷量计算第49-50页
        4.7.2 确定制冷设备第50-51页
    4.8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整车动力系统的设计第52-64页
    5.1 冷藏车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第52-53页
        5.1.1 电动车的主要传动类别第52-53页
        5.1.2 整车驱动系统的设计第53页
    5.2 整车动力系统的参数拟定第53-54页
    5.3 驱动电机的匹配计算第54-56页
        5.3.1 驱动电机峰值扭矩的计算第54页
        5.3.2 驱动电机最高转速计算第54-55页
        5.3.3 驱动电机功率计算第55页
        5.3.4 确定驱动电机型号第55-56页
    5.4 能量储存装置的匹配及影响因素分析第56-63页
        5.4.1 蓄电池的选型第56-57页
        5.4.2 蓄电池等效模型的建立第57-58页
        5.4.3 对蓄电池实验数据的分析第58-59页
        5.4.4 建立蓄电池matlab等效模型第59-60页
        5.4.5 对影响蓄电池性能因素的分析第60-61页
        5.4.6 蓄电池的匹配计算第61-63页
        5.4.7 光伏组件的充电效果第63页
    5.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6章 整车的性能评估及检则第64-70页
    6.1 ADVISOR软件的二次开发介绍第64页
    6.2 建立整车模型第64-65页
    6.3 具体路况的检测第65-69页
        6.3.1 建立CONSTANT_40的匀速路况模块第65-67页
        6.3.2 不同路况的检测分析第67-69页
    6.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电—储能联合系统的功率预测及平滑调节
下一篇:二级倒立摆的多模型自适应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