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论文的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的现状 | 第14-17页 |
·国外理论综述 | 第14-16页 |
·国内理论综述 | 第16-17页 |
·国内外现状综述 | 第17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2. 资源型城市经济与金融支持的一般分析 | 第19-28页 |
·资源型城市的一般理论分析 | 第19-22页 |
·资源型城市的一般描述 | 第19-20页 |
·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20-22页 |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金融支持的理论内容 | 第22-24页 |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 第22-23页 |
·金融支持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 第23-24页 |
·金融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的一般理论分析 | 第24-28页 |
3. 设定模型与数据选取 | 第28-37页 |
·模型的选取、指标的选取 | 第28-31页 |
·模型的构造 | 第28页 |
·指标的选取 | 第28-31页 |
·实证分析 | 第31-37页 |
·ADF 单位根检验 | 第31-34页 |
·Johansen 协整检验 | 第34-35页 |
·VAR 模型稳定性检验 | 第35页 |
·脉冲响应分析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页 |
4. 山西经济转型中金融支持的现实分析 | 第37-40页 |
·金融支持山西转型的现状 | 第37-38页 |
·金融支持山西转型经济发展的问题 | 第38-40页 |
·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 第38-39页 |
·产业结构单调、服务体系不健全 | 第39页 |
·外资投入相比东部差距大 | 第39页 |
·信贷体系不完善,贷款过分集中 | 第39-40页 |
5.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金融支持的国际比较 | 第40-46页 |
·美国金融支持的模式 | 第40-42页 |
·有美国特色的联邦储备制度 | 第40-41页 |
·金融支持转型发展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 | 第41页 |
·制定“因地制宜”的金融管理政策 | 第41页 |
·政策性金融机构和投资银行促进区域开发 | 第41页 |
·落后地区的政策性金融扶持政策 | 第41-42页 |
·日本的金融支持模式 | 第42-43页 |
·金融体系极具本国特色 | 第42页 |
·制定适时的金融法律 | 第42页 |
·实施差异性区域金融政策 | 第42页 |
·财政政策发挥积极作用 | 第42-43页 |
·德国、法国等国的金融支持模式 | 第43-44页 |
·德国转型中金融模式的经验 | 第43页 |
·法国资源型城市转型金融模式的经验 | 第43-44页 |
·国外金融支持经济转型经验中的启示 | 第44-46页 |
·完善法规体制 | 第44-45页 |
·创新组织机构,制定优惠政策 | 第45页 |
·发挥中小企业的能动性 | 第45页 |
·稳定资源型城市的社会发展 | 第45-46页 |
·树立新的城市形象 | 第46页 |
6. 加强金融支持,推动山西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 | 第46-52页 |
·金融机构方面 | 第46-49页 |
·加强金融支持城市经济转型的统筹规划 | 第46-47页 |
·宏观调控政策协调发展 | 第47页 |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 第47-48页 |
·明确金融支持转型道路的信贷方向 | 第48-49页 |
·金融市场方面 | 第49-50页 |
·深化金融市场结构,创造融资机遇 | 第49页 |
·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 第49-50页 |
·金融环境方面 | 第50-52页 |
·改善金融法治环境,增强债权力度 | 第50页 |
·建立社会信用环境 | 第50页 |
·营就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