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航路安全评估方法及其实施规划概述 | 第16-26页 |
2.1 飞行安全评估概论 | 第16-22页 |
2.1.1 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2.1.2 飞行间隔安全评估定义 | 第18-19页 |
2.1.3 对飞行间隔安全评估影响的因素 | 第19-21页 |
2.1.4 安全间隔的常用计算方法 | 第21-22页 |
2.2 单向循环航路介绍 | 第22-24页 |
2.3 我国航路问题的影响分析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不同运行方式下航空器穿越高度层时航路间隔的研究 | 第26-36页 |
3.1 模型建立 | 第26-31页 |
3.1.1 航路容差的计算 | 第26-28页 |
3.1.2 求解碰撞概率模型 | 第28-31页 |
3.2 算例分析 | 第31-35页 |
3.2.1 初始间隔对碰撞风险的影响 | 第31-33页 |
3.2.2 不同初始距离对碰撞风险的影响 | 第33页 |
3.2.3 不同的垂直高度对碰撞风险的影响 | 第33-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航路交叉点建立实时保护区的计算模型研究 | 第36-43页 |
4.1 模型建立 | 第36-39页 |
4.1.1 问题简化 | 第36-37页 |
4.1.2 不同方向保护区模型 | 第37-39页 |
4.2 算例仿真 | 第39-42页 |
4.2.1 纵向间隔确定圆形保护区半径 | 第40-41页 |
4.2.2 侧向碰撞风险确定圆形保护区半径 | 第41-4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飞机流运行间隔计算模型 | 第43-52页 |
5.1 飞机流间隔的动态控制 | 第43-44页 |
5.2 飞机流纵向安全间隔模型的建立 | 第44-45页 |
5.3 飞机流宏观间隔模型的建立 | 第45页 |
5.4 飞机流微观间隔模型的建立 | 第45-47页 |
5.5 航路间隔的调整 | 第47-48页 |
5.6 算例仿真 | 第48-51页 |
5.6.1 前后机速度差对安全间隔影响 | 第50-51页 |
5.6.2 权重值的选取对间隔调配的影响 | 第51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2-55页 |
6.1 结论 | 第52-53页 |
6.2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附录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