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

温度、水稻生育期和白背飞虱虫态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传播的影响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2页
    1.1 白背飞虱第11-12页
    1.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第12-20页
        1.2.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病原特性第12-13页
        1.2.2 白背飞虱的传毒特性第13-15页
        1.2.3 SRBSDV在白背飞虱和水稻内的传播机制第15-16页
        1.2.4 SRBSDV检测方法第16-19页
        1.2.5 影响白背飞虱传播SRBSDV的因子第19-20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第20-22页
第二章 温度、水稻生育期和白背飞虱若虫龄期对介体获毒SRBSDV的影响第22-30页
    2.1 实验材料第23-24页
        2.1.1 供试稻苗第23页
        2.1.2 供试虫源第23页
        2.1.3 主要试剂第23-24页
        2.1.4 主要仪器第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26页
        2.2.1 实验设计第24-25页
        2.2.2 SRBSDV检测方法第25-26页
    2.3 数据分析第26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6-28页
    2.5 讨论第28-30页
第三章 温度、水稻生育期和白背飞虱成虫状态对介体接毒SRBSDV的影响第30-36页
    3.1 实验材料第31页
        3.1.1 供试稻苗第31页
        3.1.2 供试虫源第31页
        3.1.3 主要试剂第31页
        3.1.4 主要仪器第31页
    3.2 实验方法第31-32页
        3.2.1 实验设计第31-32页
        3.2.2 SRBSDV检测方法第32页
    3.3 数据分析第32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32-33页
    3.5 讨论第33-36页
第四章 白背飞虱传播低温保存带毒稻苗内SRBSDV的能力第36-42页
    4.1 实验材料第36-37页
        4.1.1 供试稻苗第36页
        4.1.2 供试虫源第36页
        4.1.3 主要试剂第36页
        4.1.4 主要仪器第36-37页
    4.2 实验方法第37-39页
        4.2.1 实验设计第37页
        4.2.2 SRBSDV检测方法第37-39页
    4.3 数据分析第39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39-42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52页
致谢第52-53页
作者简历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设施葡萄延迟栽培叶片衰老生理及抗衰老技术研究
下一篇:活性炭和生物炭对自由溶解态氟虫腈和乙虫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