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9-19页 |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 1.2.1 洞穴旅游安全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 1.2.2 旅游安全认知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 1.2.3 述评 | 第16页 |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 2.1 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 2.1.1 洞穴 | 第19页 | 
| 2.1.2 旅游洞穴 | 第19页 | 
| 2.1.3 洞穴旅游 | 第19页 | 
| 2.1.4 洞穴旅游从业者 | 第19-20页 | 
| 2.1.5 洞穴旅游安全 | 第20页 | 
| 2.1.6 旅游从业者安全认知 | 第20页 |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0-21页 | 
| 2.2.2 认知心理学理论 | 第21-22页 | 
| 2.2.3 旅游安全理论 | 第22-24页 | 
| 第3章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24-33页 | 
| 3.1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 3.1.1 灰色关联分析 | 第24-25页 | 
| 3.1.2 方差分析 | 第25页 | 
| 3.2 数据来源 | 第25-29页 | 
| 3.2.1 问卷设计 | 第25-26页 | 
| 3.2.2 样本选择 | 第26-27页 | 
| 3.2.3 数据收集 | 第27-29页 | 
| 3.3 数据处理 | 第29-33页 | 
| 3.3.1 样本统计 | 第29-31页 | 
| 3.3.2 信度检验 | 第31页 | 
| 3.3.3 均值与标准值 | 第31-32页 | 
| 3.3.4 无量纲化 | 第32页 | 
| 3.3.5 关联系数 | 第32-33页 |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3-45页 | 
| 4.1 洞穴旅游从业者的安全认知 | 第33-37页 | 
| 4.1.1 洞穴旅游从业者的安全意识 | 第33-35页 | 
| 4.1.2 洞穴旅游从业者的安全管理认知 | 第35-37页 | 
| 4.2 洞穴旅游从业者安全认知度的差异分析 | 第37-45页 | 
| 4.2.1 属性差异 | 第38-41页 | 
| 4.2.2 洞际差异 | 第41-45页 |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5-49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 5.2 建议 | 第46-48页 | 
| 5.2.1 加强对洞穴旅游从业者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 第46页 | 
| 5.2.2 提升洞穴旅游景区(点)的安全管理水平,增强执行力度 | 第46-47页 | 
| 5.2.3 建立健全洞穴旅游安全控制、预警和救援制度,切实保障旅游安全 | 第47-48页 | 
| 5.3 研究局限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 附录 1:洞穴旅游从业者安全认知调查问卷 | 第56-58页 | 
| 附录 2:均值及标准值 | 第58-61页 | 
| 附录 3:无量纲化值 | 第61-64页 | 
| 附录 4:关联系数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