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簇的入侵检测算法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4页 |
| 1.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史 | 第10-11页 |
| 1.1.2 无线传感器的网络体系结构 | 第11-12页 |
| 1.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以及应用 | 第12-14页 |
| 1.2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页 |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1.4 论文的篇章结构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研究 | 第17-25页 |
|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 | 第17-18页 |
| 2.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特征 | 第17页 |
| 2.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目标 | 第17-18页 |
|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机制 | 第18-21页 |
| 2.2.1 无线传感器网络攻击分类 | 第18-19页 |
| 2.2.2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的防御方法 | 第19-21页 |
| 2.3 克隆攻击检测的相关工作 | 第21-23页 |
| 2.3.1 集中式的克隆攻击检测方法 | 第21-22页 |
| 2.3.2 分布式的克隆攻击检测方法 | 第22页 |
| 2.3.3 目前克隆攻击检测算法的不足 | 第22-2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基于克隆检测的网络分簇方案 | 第25-33页 |
| 3.1 基于变异系数的模糊分簇算法 | 第25-26页 |
| 3.2 相关定义 | 第26-29页 |
| 3.3 算法的描述 | 第29-30页 |
|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0-31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入侵检测算法的设计 | 第33-41页 |
| 4.1 问题的陈述 | 第33页 |
| 4.2 入侵检测协议的运行过程 | 第33-40页 |
| 4.2.1 预处理和选择监测节点阶段 | 第33-36页 |
| 4.2.2 对数据传输节点的监测 | 第36-38页 |
| 4.2.3 对簇头节点的监测 | 第38-40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模拟仿真与分析 | 第41-47页 |
| 5.1 仿真的设计 | 第41-45页 |
| 5.1.1 数据传输节点的检测性能 | 第41-43页 |
| 5.1.2 簇头节点的检测性能 | 第43-44页 |
| 5.1.3 入侵检测算法的比较 | 第44-45页 |
| 5.2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47-49页 |
| 6.1 工作总结 | 第47-48页 |
| 6.2 展望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致谢 | 第53-55页 |
| 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