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18页 |
1.1 立题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研究内容、技术流程图及创新点 | 第16-18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2.2 技术路线图 | 第17页 |
1.2.3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25页 |
2.1 离子液体概述 | 第18-20页 |
2.1.1 离子液体的性质与结构 | 第18-20页 |
2.1.2 离子液体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 第20页 |
2.2 挥发油概述 | 第20-23页 |
2.2.1 挥发油的组成和性质 | 第21页 |
2.2.2 挥发油的应用 | 第21-22页 |
2.2.3 挥发油提取的常用方法 | 第22-23页 |
2.3 GC-MS代谢物成分分析技术 | 第23-25页 |
2.3.1 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其优势 | 第23页 |
2.3.2 GC-MS代谢组学技术 | 第23页 |
2.3.3 代谢组学数据处理 | 第23-25页 |
第三章 ILS和ILAS在肉桂挥发油提取中的应用 | 第25-36页 |
3.1 引言 | 第25-26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3.2.1 药物与试剂 | 第26页 |
3.2.2 仪器与设备 | 第26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3.3.1 备样方法 | 第26-27页 |
3.3.2 GC-MS方法 | 第27页 |
3.3.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28-35页 |
3.4.1 最优提取条件的选择 | 第28-30页 |
3.4.2 肉桂挥发油成分的指认 | 第30-31页 |
3.4.3 肉桂挥发油的GC-MS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 第31-35页 |
3.5 本章小结及讨论 | 第35-36页 |
3.5.1 实验结果 | 第35页 |
3.5.2 实验讨论 | 第35-36页 |
第四章 ILS和ILAS在柴胡挥发油提取中的应用 | 第36-48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4.2.1 药物与试剂 | 第36-37页 |
4.2.2 仪器与设备 | 第37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4.3.1 备样方法 | 第37页 |
4.3.2 GC-MS方法 | 第37-38页 |
4.3.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8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38-46页 |
4.4.1 最优提取条件的选择 | 第38-39页 |
4.4.2 柴胡挥发油成分的指认 | 第39-44页 |
4.4.3 柴胡挥发油的GC-MS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 第44-46页 |
4.5 本章小结及讨论 | 第46-48页 |
4.5.1 实验结果 | 第46-47页 |
4.5.2 实验讨论 | 第47-48页 |
第五章 ILS和ILAS在款冬挥发油提取中的应用 | 第48-60页 |
5.1 引言 | 第48页 |
5.2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5.2.1 药物与试剂 | 第48页 |
5.2.2 仪器与设备 | 第48-49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5.3.1 备样方法 | 第49页 |
5.3.2 GC-MS方法 | 第49页 |
5.3.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9-50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50-58页 |
5.4.1 最优提取条件的选择 | 第50-51页 |
5.4.2 款冬挥发油成分的指认 | 第51-53页 |
5.4.3 款冬挥发油的GC-MS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 第53-58页 |
5.5 本章小结及讨论 | 第58-60页 |
5.5.1 实验结果 | 第58-59页 |
5.5.2 实验讨论 | 第59-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0页 |
6.2 展望 | 第60-61页 |
6.3 硕士期间掌握的主要技术和学习心得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2-73页 |
承诺书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