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综述 | 第9-13页 |
1.2.1 国内外毛密度相关研究 | 第9-11页 |
1.2.2 黄鼬、北极狐基本特征及被毛形态学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3-1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4-19页 |
2.1 材料的选取 | 第14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4-16页 |
2.2.1 光镜样本的制备及毛细度的测量 | 第14-15页 |
2.2.2 皮肤组织石蜡切片的制备及毛密度测量 | 第15-16页 |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16-19页 |
2.3.1 相关关系 | 第16-17页 |
2.3.2 回归分析 | 第17-1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9-29页 |
3.1 黄鼬毛细度及毛密度测量结果 | 第19-22页 |
3.1.1 夏季、冬季黄鼬不同部位间3种类型毛细度比较 | 第19-20页 |
3.1.2 夏季、冬季黄鼬毛密度比较 | 第20页 |
3.1.3 毛细度指标及与毛密度间的相关性 | 第20-21页 |
3.1.4 黄鼬毛密度与毛细度一元线性模型的建立 | 第21-22页 |
3.2 北极狐毛细度及毛密度测量结果 | 第22-29页 |
3.2.1 同一部位3种类型毛细度比较 | 第22-23页 |
3.2.2 不同部位间3种类型毛细度比较 | 第23-24页 |
3.2.3 芬兰瓦萨北极狐与中国哈尔滨北极狐2部位3种类型毛细度比较 | 第24-26页 |
3.2.4 芬兰瓦萨北极狐和中国哈尔滨北极狐毛密度比较 | 第26页 |
3.2.5 毛细度指标及与毛密度间的相关性 | 第26-27页 |
3.2.6 北极狐毛密度与毛细度一元线性模型的建立 | 第27-29页 |
4 讨论 | 第29-34页 |
4.1 黄鼬毛细度、毛密度的季节变化 | 第29-30页 |
4.2 北极狐毛细度及毛密度的地区差异 | 第30-31页 |
4.2.1 同一部位3种类型毛细度比较分析 | 第30页 |
4.2.2 不同部位间毛细度及毛密度比较分析 | 第30-31页 |
4.2.3 北极狐毛细度和毛密度的适应性分化及比较 | 第31页 |
4.3 毛密度与毛细度的相关关系 | 第31-33页 |
4.4 研究的创新性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附录A | 第39-41页 |
附录B | 第41-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