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油气田压裂技术概述 | 第9页 |
1.2 压裂技术基本原理 | 第9页 |
1.3 油气井压裂的作用 | 第9-10页 |
1.4 压裂液的类别及组成 | 第10-14页 |
1.4.1 压裂液的组成 | 第10-11页 |
1.4.2 压裂液的分类 | 第11-12页 |
1.4.3 压裂用的添加剂 | 第12-14页 |
1.5 压裂废液的产生及危害 | 第14-15页 |
1.5.1 压裂废液的产生 | 第14页 |
1.5.2 压裂废液对油气储层和环境的影响 | 第14-15页 |
1.6 压裂废液处理方法 | 第15-17页 |
1.6.1 焚烧法 | 第15页 |
1.6.2 填埋法 | 第15页 |
1.6.3 固化法 | 第15-16页 |
1.6.4 化学氧化法 | 第16页 |
1.6.5 混凝法 | 第16页 |
1.6.6 微电解法 | 第16-17页 |
1.6.7 活性炭吸附 | 第17页 |
1.6.8 生化降解法 | 第17页 |
1.7 处理工艺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总结 | 第17-18页 |
1.8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第2章 压裂废液成分组成及含量的确定 | 第19-22页 |
2.1 实验仪器及化学试剂 | 第19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2.1.2 化学试剂 | 第19页 |
2.2 实验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2.1 压裂废液粘度的测定 | 第19-20页 |
2.2.2 压裂废液pH值得测定 | 第20页 |
2.2.3 压裂废液COD值的测定 | 第20页 |
2.2.4 压裂废液中石油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2.2.5 压裂废液中悬浮物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2.2.6 压裂废液色度的测定 | 第20页 |
2.2.7 压裂废液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 第20-21页 |
2.3 分析结果 | 第21页 |
2.3.1 评价方法 | 第21页 |
2.3.2 测试结果 | 第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压裂废液一次氧化 | 第22-31页 |
3.1 实验仪器及药品 | 第22-23页 |
3.2 氧化剂的选取 | 第23-27页 |
3.2.1 过硫酸钾添加量对COD值去除率影响 | 第23页 |
3.2.2 氧化剂N添加量对COD值去除率影响 | 第23-24页 |
3.2.3 高锰酸钾添加量对COD值去除率影响 | 第24-25页 |
3.2.4 氧化剂C添加量对COD去除率影响 | 第25页 |
3.2.5 双氧水添加量对COD去除率影响 | 第25-26页 |
3.2.6 复合型氧化剂对COD去除率影响 | 第26-27页 |
3.3 氧化剂N一次氧化条件的确定 | 第27-30页 |
3.3.1 pH值对氧化剂N氧化效果影响 | 第28页 |
3.3.2 催化剂对氧化剂N氧化效果影响 | 第28-29页 |
3.3.3 氧化时间对溶液粘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3.3.4 搅拌速度对COD去除率影响 | 第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压裂废液二次氧化 | 第31-36页 |
4.1 氧化剂C二次氧化 | 第31-33页 |
4.1.1 氧化剂C添加量对COD去除率影响 | 第31页 |
4.1.2 pH值对COD去除率影响 | 第31-32页 |
4.1.3 氧化剂C添加量对二次氧化后出水pH及粘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4.2 氧化剂C氧化调质对混凝的影响 | 第33-35页 |
4.2.1 氧化剂C有效氯含量对混凝后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4.2.2 氧化剂C有效氯含量对体系粘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5章 压裂废液混凝处理 | 第36-43页 |
5.1 实验设备及试剂 | 第36页 |
5.1.1 实验设备 | 第36页 |
5.1.2 实验试剂 | 第36页 |
5.2 絮凝沉降 | 第36-41页 |
5.2.1 絮凝沉降机理 | 第36-37页 |
5.2.2 絮凝剂的选取 | 第37页 |
5.2.3 絮凝剂使用量的确定 | 第37-38页 |
5.2.4 复合絮凝剂实验 | 第38-39页 |
5.2.5 pH值的确定 | 第39页 |
5.2.6 反应温度的选取 | 第39-40页 |
5.2.7 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40-41页 |
5.3 助凝剂的选择与影响因素 | 第41-42页 |
5.3.1 搅拌转速的确定 | 第41页 |
5.3.2 混凝沉降过滤后效果 | 第41-42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