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民事争点效力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2页
第一部分 民事争点效力的法理基础分析第12-30页
 一、民事争点效力的含义第12-13页
 二、民事争点效力与传统判决效力理论的关系第13-19页
  (一) 传统判决效力理论概述第13-15页
  (二) 既判力之客观范围局限于判决主文的理由第15-19页
 三、民事争点效力制度之比较第19-22页
  (一) 美国第19-21页
  (二) 英国第21-22页
 四、民事争点效力的理论基础第22-26页
  (一) 民事争点效力的正当性第22-24页
  (二) 民事争点效力的制度意义第24-26页
 五、民事争点效力与相关理论第26-30页
  (一) 中间确认之诉第26页
  (二) 既判力客观范围扩张第26页
  (三) 变更诉讼标的识别标准第26-27页
  (四) 判决的参加效力第27页
  (五) “附带禁反言”第27-28页
  (六) 司法禁反言第28页
  (七) 遵循先例第28-29页
  (八) 预决事实效力第29页
  (九) 预防性诉讼第29-30页
  (十) 示范诉讼第30页
第二部分 民事争点效力的适用第30-45页
 一、民事争点效力的适用要件第30-36页
  (一) 有效终局裁判第30-32页
  (二) 争点同一性第32页
  (三) 当事人实际争执第32-33页
  (四) 法院实质审理第33页
  (五) 利益大小相近第33-34页
  (六) 作为判决基础的主要争点第34页
  (七) 当事人作为抗辩事项予以提出第34-35页
  (八) 当事人之相互性第35-36页
 二、民事争点效力的适用范围第36-43页
  (一) 民事争点效力的客观范围第36-38页
  (二) 民事争点效力的主观范围第38-42页
  (三) 民事争点效力的时间范围第42-43页
 三、民事争点效力的适用例外第43-45页
  (一) 不能获得重新审查之机会第43页
  (二) 相关争点为法律争点第43-44页
  (三) 程序保障与管辖权方面之差异第44页
  (四) 说服责任之差异第44页
  (五) 其他需要对相关争点作出重新认定的情形第44-45页
第三部分 我国民事争点效力理论的建构第45-53页
 一、民事争点效力理论之启示第45-47页
 二、民事争点效力制度构建的障碍第47-48页
  (一) 法院裁判文书格式不规范第47页
  (二) 法官素质偏低第47页
  (三) 缺乏全国统一的案例检索数据库第47页
  (四) 两大法系的传统差异第47-48页
 三、我国民事争点效力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想第48-53页
  (一) 民事争点效力在我国之制度进路第48页
  (二) 民事争点效力的原则性程序保障第48-49页
  (三) 民事争点效力与相关制度的充实第49-53页
结语第53-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民事执行中的拍卖制度
下一篇:大调解机制中的法院角色--以成都市D县为样本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