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事执行中的拍卖制度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民事执行拍卖制度概述 | 第11-19页 |
(一) 民事执行拍卖释义 | 第11-14页 |
1. 民事执行拍卖概念 | 第11-12页 |
2. 民事执行拍卖与商业拍卖 | 第12-13页 |
3. 民事执行拍卖与法定拍卖 | 第13-14页 |
(二) 民事执行拍卖的性质 | 第14-16页 |
1. 本文的观点 | 第14-16页 |
(三) 民事执行拍卖应遵循的原则 | 第16-19页 |
1. 通用原则 | 第16-18页 |
2. 特有原则 | 第18-19页 |
二、民事执行拍卖的效力 | 第19-25页 |
(一) 价金的交付 | 第19-20页 |
(二) 拍卖物所有权的取得 | 第20-22页 |
1. 取得拍卖物的所有权 | 第20页 |
2. 不动产所有权取得的时点与交付 | 第20-21页 |
3. 动产所有权的取得的时间和交付 | 第21-22页 |
(三) 风险负担的转移 | 第22-23页 |
(四) 买受人的物之瑕疵担保请求权 | 第23页 |
(五) 买受人的权利瑕疵担保请求权 | 第23-25页 |
三、我国民事执行拍卖制度现状考察 | 第25-28页 |
(一) 我国民事执行中的拍卖制度立法现状 | 第25-26页 |
(二) 我国民事执行拍卖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1. 人民法院此中的地位不明确 | 第26-27页 |
2. 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保护不够 | 第27页 |
3. 拍卖方式比较单一 | 第27-28页 |
4. 司法腐败频发 | 第28页 |
四、完善我国民事执行拍卖制度的思考 | 第28-37页 |
(一) 明确法院在民事执行拍卖中所处的地位 | 第28-34页 |
1. 法院自主拍卖与委托拍卖之争 | 第28-29页 |
2. 自主拍卖与委托拍卖利弊分析 | 第29-33页 |
3. 本文的观点 | 第33-34页 |
(二) 加强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保护 | 第34-35页 |
1. 赋予当事人更多价格确定权利 | 第34页 |
2. 赋予当事人在流拍后的程序决定权 | 第34-35页 |
3. 赋予当事人对拍卖方案的选择权 | 第35页 |
(三) 适当增加拍卖的方式 | 第35-37页 |
(四) 社会舆论进行舆论监督 | 第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