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1.1 研究意义及现状 | 第10-11页 |
| 1.2 自动重传请求(ARQ)机制 | 第11-15页 |
| 1.2.1 停等式ARQ | 第11-13页 |
| 1.2.2 返回n-ARQ | 第13页 |
| 1.2.3 选择重发式ARQ | 第13-14页 |
| 1.2.4 并行等待式ARQ | 第14-15页 |
| 1.3 衰落信道及其分析模型 | 第15-18页 |
| 1.3.1 衰落信道概述 | 第15-16页 |
| 1.3.2 一种衰落信道的研究模型 | 第16-18页 |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 1.4.1 本文的结构及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1.4.2 本文的创新点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8-20页 |
| 第2章 基于三状态Markov链的多跳ARQ协议性能的研究 | 第20-31页 |
| 2.1 中继节点不丢包的三状态C-ARQ协议 | 第20-22页 |
| 2.2 中继节点丢包的三状态C-ARQ协议 | 第22-24页 |
| 2.2.1 前[N/2]个中继节点丢包 | 第22-23页 |
| 2.2.2 前n个中继节点丢包的讨论 | 第23-24页 |
| 2.3 系统的能效分析 | 第24-26页 |
| 2.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26-3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基于中继聚合的多跳ARQ协议的吞吐量研究 | 第31-43页 |
| 3.1 无线Ad Hoc网络中的一种多中继协同ARQ方案 | 第31-37页 |
| 3.1.1 无线Ad Hoc网络及多中继协同的ARQ系统模型 | 第31-32页 |
| 3.1.2 基于中继聚合的多中继协同ARQ协议 | 第32-35页 |
| 3.1.2.1 单中继协同ARQ系统的节点状态模型 | 第32-34页 |
| 3.1.2.2 多中继协同ARQ系统的节点状态模型 | 第34-35页 |
| 3.1.3 协同ARQ系统的吞吐量模型 | 第35-37页 |
| 3.2 中继聚合方法在多跳ARQ系统的吞吐量研究中的应用 | 第37-42页 |
| 3.2.1 基于中继聚合法的多跳ARQ协议 | 第37-40页 |
| 3.2.1.1 两跳ARQ系统的节点状态模型 | 第37-39页 |
| 3.2.1.2 多跳ARQ系统的节点状态模型 | 第39-40页 |
| 3.2.2 多跳ARQ系统的吞吐量模型 | 第40-42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3-45页 |
| 4.1 主要研究成果总结 | 第43页 |
| 4.2 后续的工作与发展方向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