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28页 |
1.2.1 水环境中抗生素及ARGs的分析方法 | 第13-15页 |
1.2.2 水环境中抗生素及ARGs的存在水平及分布 | 第15-24页 |
1.2.3 环境中ARGs的传播扩散 | 第24-27页 |
1.2.4 环境中ARGs的诱导/激发因子及环境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8-2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30-32页 |
第2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 第32-52页 |
2.1 抗生素测试方法建立及优化 | 第32-40页 |
2.1.1 标准样品及试剂 | 第32-34页 |
2.1.2 试验仪器及材料 | 第34页 |
2.1.3 试验方法 | 第34-37页 |
2.1.4 方法评价 | 第37-40页 |
2.2 抗性基因测试方法 | 第40-48页 |
2.2.1 试验试剂、材料及仪器 | 第40-41页 |
2.2.2 水样DNA的提取 | 第41-42页 |
2.2.3 待测基因 | 第42-44页 |
2.2.4 普通PCR | 第44页 |
2.2.5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胶回收 | 第44-45页 |
2.2.6 定量PCR标准品制备 | 第45-46页 |
2.2.7 荧光定量PCR | 第46页 |
2.2.8 数据处理 | 第46-48页 |
2.3 病原菌测试方法 | 第48-51页 |
2.3.1 试验菌株 | 第48页 |
2.3.2 试验试剂、材料及仪器 | 第48-49页 |
2.3.3 菌种恢复培养 | 第49页 |
2.3.4 试验菌株生长曲线 | 第49-50页 |
2.3.5 菌体DNA提取 | 第50页 |
2.3.6 菌株定量PCR | 第50-51页 |
2.3.7 数据处理 | 第51页 |
2.4 其它指标检测方法 | 第51页 |
2.5 小结 | 第51-52页 |
第3章 再生水及地下水中抗生素、ARGS污染状况 | 第52-85页 |
3.1 国内重点城市抽查调研方案 | 第52-55页 |
3.1.1 调研目的 | 第52页 |
3.1.2 采样点选择依据 | 第52页 |
3.1.3 采样点详细信息 | 第52-53页 |
3.1.4 采样时间及方法 | 第53-55页 |
3.2 再生水及地下水中抗生素污染状况 | 第55-67页 |
3.2.1 水样中抗生素的存在水平及分布 | 第55-64页 |
3.2.2 抗生素的地区分布 | 第64-65页 |
3.2.3 水体中抗生素的生态风险 | 第65-67页 |
3.3 再生水及地下水中ARGS污染状况 | 第67-84页 |
3.3.1 水样中ARGs的存在丰度及分布 | 第67-82页 |
3.3.2 ARGs的地区分布 | 第82-84页 |
3.4 小结 | 第84-85页 |
第4章 再生水及地下水中ARGS传播关联性分析 | 第85-102页 |
4.1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85页 |
4.2 水样中抗生素与抗性基因相关性分析 | 第85-89页 |
4.2.1 再生水中抗生素与抗性基因相关性分析 | 第85-88页 |
4.2.2 地下水中抗生素与抗性基因相关性分析 | 第88-89页 |
4.3 水样中常规指标与抗性基因相关性分析 | 第89-98页 |
4.3.1 再生水常规指标与抗性基因相关性分析 | 第89-90页 |
4.3.2 地下水常规指标与抗性基因相关性分析 | 第90-98页 |
4.4 再生水中抗生素与地下水中抗生素相关性分析 | 第98页 |
4.5 1型整合子、病原菌与ARGS的相关性分析 | 第98-100页 |
4.6 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5章 入渗试验场地抗生素及ARGS变化研究 | 第102-118页 |
5.1 场地实验研究区域概况 | 第102-106页 |
5.1.1 地理位置 | 第102页 |
5.1.2 地层岩性结构 | 第102-105页 |
5.1.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05页 |
5.1.4 土层介质理化特性 | 第105-106页 |
5.2 场地试验方案 | 第106-107页 |
5.2.1 场地试验目的 | 第106页 |
5.2.2 试验周期 | 第106页 |
5.2.3 试验断面设置 | 第106-107页 |
5.3 入渗场地中抗生素分布 | 第107-110页 |
5.3.1 地表水中抗生素沿程变化 | 第107-108页 |
5.3.2 地下水中不同深度含水层抗生素浓度变化 | 第108页 |
5.3.3 沿地下水流向方向抗生素浓度变化 | 第108-110页 |
5.4 入渗场地中ARGS分布 | 第110-113页 |
5.4.1 地表水延程中抗生素及抗性基因变化关系 | 第110-112页 |
5.4.2 地下水中抗性基因的时间变化 | 第112-113页 |
5.5 现场试验中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变化关系 | 第113-117页 |
5.6 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18-120页 |
6.1 结论 | 第118-119页 |
6.2 建议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0页 |
致谢 | 第130-13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