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我国违约金司法调整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及其原因 | 第10-16页 |
一、我国违约金司法调整制度的运行状况 | 第10-11页 |
二、我国违约金司法酌减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1-13页 |
(一)裁判尺度不一影响司法权威 | 第11-12页 |
(二)法官释明权的过度行使致使约定的违约金被大概率酌减 | 第12-13页 |
(三)大概率的违约金酌减严重削弱违约金的作用 | 第13页 |
三、我国违约金司法酌减制度问题的原因 | 第13-16页 |
(一)裁判规则体系混乱 | 第13-14页 |
(二)相关司法解释促使法官释明权被过度行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我国违约金司法酌减限制的必要性 | 第16-23页 |
一、违约金酌减限制是尊重当事人合同自由的体现 | 第16-18页 |
二、违约金酌减限制是实现合同正义的表现 | 第18-19页 |
三、违约金司法酌减限制有利于违约金功能的实现及其性质的彰显 | 第19-23页 |
(一)违约金的性质鉴别 | 第19-20页 |
(二)违约金的功能属性辨别 | 第20-21页 |
(三)违约金的司法酌减限制有益于违约金的实践 | 第21-23页 |
第三章 违约金司法酌减限制之路径 | 第23-38页 |
一、违约金司法酌减的进路 | 第23-34页 |
(一)违约金司法酌减的程序条件 | 第23-28页 |
(二)违约金司法酌减的实体条件 | 第28-34页 |
二、违约金司法酌减限制的出路 | 第34-38页 |
(一)违约金以不酌减为原则 | 第34-35页 |
(二)法官违约金酌减释明权审慎适用 | 第35-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