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构造论文--轨道论文

双块式无砟轨道温度场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概述第12-20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国外公路路面结构温度场研究第14-16页
        1.2.2 国内道路路面结构温度场研究第16-17页
    1.3 无砟轨道结构温度场研究概况第17-18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0页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本文的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2章 双块式无砟轨道温度场试验研究第20-37页
    2.1 试验概况第20页
    2.2 试验方案第20-23页
        2.2.1 温度测点布置第20-21页
        2.2.2 采集系统简介第21-22页
        2.2.3 传感器的定位及轨道模型浇筑第22-23页
    2.3 监测数据分析第23-35页
        2.3.1 气象要素变化规律分析第23-26页
        2.3.2 无砟轨道温度场分布特性第26-30页
        2.3.3 道床板温度与气温的相关性分析第30-33页
        2.3.4 竖向温度梯度分析第33-34页
        2.3.5 横向温度梯度分析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3章 轨道温度场有限元分析理论与热工参数计算第37-47页
    3.1 热力学相关理论第37-38页
        3.1.1 温度场的概念第37页
        3.1.2 热传导基本方式第37-38页
    3.2 温度场导热微分方程及定解条件第38-40页
        3.2.1 温度场导热微分方程第38-39页
        3.2.2 定解条件第39-40页
    3.3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处理第40-42页
        3.3.1 无砟轨道中的热交换第40-41页
        3.3.2 边界条件的处理第41-42页
        3.3.3 初始条件的处理第42页
    3.4 热力学参数取值研究第42-46页
        3.4.1 导热系数、比热第42-44页
        3.4.2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第44-45页
        3.4.3 换热系数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无砟轨道温度场有限元分析第47-62页
    4.1 ANSYS温度场分析步骤第47-49页
        4.1.1 计算模型第47-48页
        4.1.2 施加温度荷载第48页
        4.1.3 求解第48-49页
    4.2 无砟轨道温度场有限元计算结果第49-54页
        4.2.1 计算温度场分布特性第49-51页
        4.2.2 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对比第51-54页
    4.3 无砟轨道温度场参数影响分析第54-61页
        4.3.1 气象参数影响分析第54-57页
        4.3.2 混凝土热力学参数影响分析第57-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我国典型地区无砟轨道温度场预测分析第62-74页
    5.1 气象资料的处理第62-66页
        5.1.1 太阳辐射强度计算方法第62-66页
    5.2 各地区温度场计算数据分析第66-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第74-75页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工程咨询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下一篇:丘陵区土壤样点优化布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