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小麦叶片非顺序衰老的发现与研究 | 第13-16页 |
1.2.1 小麦叶片衰老生理变化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2 小麦叶片非顺序衰老的发现 | 第14-15页 |
1.2.3 小麦叶片非顺序衰老的研究 | 第15-16页 |
1.3 遮阴对小麦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16-17页 |
1.3.1 遮阴对顺序衰老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16-17页 |
1.3.2 遮阴对非顺序衰老小麦叶绿素含量影响的研究概况 | 第17页 |
1.4 遮阴对小麦叶片衰老期间碳氮代谢的影响 | 第17-18页 |
1.5 遮阴对作物衰老期间同化物转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 第18-22页 |
1.5.1 小麦叶片及籽粒中的关键酶活性机制 | 第18-20页 |
1.5.2 遮阴对作物叶片SPS、SS及籽粒SS活性的影响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2.2 试验处理 | 第22页 |
2.3 取样时期、方法和样品保存方法 | 第22-23页 |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3-24页 |
2.4.1 单株穗重和千粒重的测量方法 | 第23页 |
2.4.2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23页 |
2.4.3 可溶性总糖、蔗糖含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2.4.4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2.4.5 蔗糖代谢酶的测定 | 第24页 |
2.5 数据分析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5-38页 |
3.1 遮阴对顺序和非顺序衰老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 遮阴对顺序和非顺序衰老小麦顶二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6-30页 |
3.2.1 顶二叶叶绿素a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6-27页 |
3.2.2 顶二叶叶绿素b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7-28页 |
3.2.3 顶二叶叶绿素a/b的动态变化 | 第28-29页 |
3.2.4 顶二叶叶绿素总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9-30页 |
3.3 遮阴对顺序和非顺序衰老小麦顶二叶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第30-32页 |
3.3.1 顶二叶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30-31页 |
3.3.2 顺序和非顺序衰老小麦顶二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31-32页 |
3.4 遮阴对小麦顺序和非顺序衰老中蔗糖代谢酶活性及蔗糖含量的影响 | 第32-36页 |
3.4.1 顶二叶蔗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32-33页 |
3.4.2 顺序和非顺序衰老小麦顶二叶SPS活性的动态变化 | 第33-34页 |
3.4.3 顺序和非顺序衰老小麦顶二叶SS活性的动态变化 | 第34-35页 |
3.4.4 顺序和非顺序衰老小麦籽粒SS活性的动态变化 | 第35-36页 |
3.5 自然条件及遮阴处理下不同指标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36-3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8-42页 |
4.1 遮阴对顺序和非顺序衰老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38页 |
4.2 遮阴对顺序和非顺序衰老小麦顶二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4.3 遮阴对顺序和非顺序衰老小麦顶二叶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第39-40页 |
4.4 遮阴对小麦顺序和非顺序衰老中蔗糖含量及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40-4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缩略词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