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公司供应链信息风险的识别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1.5 研究方案 | 第13-14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2章 供应链信息风险理论综述 | 第15-21页 |
2.1 供应链风险管理 | 第15-16页 |
2.2 供应链信息风险 | 第16-18页 |
2.2.1 供应链信息传递模式 | 第16-17页 |
2.2.2.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式 | 第17-18页 |
2.3 供应链风险的识别方法 | 第18-20页 |
2.3.1 德尔菲法 | 第19页 |
2.3.2 鱼骨图 | 第19页 |
2.3.3 风险清单法 | 第19页 |
2.3.4 情景分析法 | 第19-20页 |
2.4 供应链风险对策分析 | 第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浪潮公司基本情况介绍及其供应链特征分析 | 第21-29页 |
3.1 浪潮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第21-23页 |
3.1.1 浪潮公司的主营业务 | 第21页 |
3.1.2 浪潮公司的组织机构 | 第21-22页 |
3.1.3 浪潮公司的供应链转型 | 第22页 |
3.1.4 通过SAP整合供应链系统和业务流程 | 第22-23页 |
3.2 电子信息行业供应链存在的共性问题 | 第23-25页 |
3.2.1 建立快速响应的供应链 | 第23-24页 |
3.2.2 供应链标准化 | 第24页 |
3.2.3 未形成战略伙伴关系 | 第24-25页 |
3.2.4 企业信息化建设 | 第25页 |
3.2.5 信息共享问题 | 第25页 |
3.3 浪潮公司供应链特点与信息风险面临问题 | 第25-28页 |
3.3.1 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高 | 第25-26页 |
3.3.2 面临信息共享问题 | 第26-27页 |
3.3.3 流程数据标准化的压力更大 | 第27页 |
3.3.4 全球整合的供应链 | 第27页 |
3.3.5 信息的及时反馈与有效分析 | 第27-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浪潮公司供应链信息风险分析 | 第29-43页 |
4.1 风险识别的方法的选择 | 第29-30页 |
4.2 浪潮公司供应链信息风险识别的方法 | 第30-31页 |
4.2.1 基于德尔菲法的供应链信息风险识别 | 第30页 |
4.2.2 使用德尔菲法应注意的问题 | 第30-31页 |
4.3 浪潮公司供应链信息风险来源分析 | 第31-37页 |
4.3.1 不确定性 | 第31-32页 |
4.3.2 标准化 | 第32-33页 |
4.3.3 信息传递与共享 | 第33-35页 |
4.3.4 牛鞭效应 | 第35-37页 |
4.4 浪潮公司供应链信息风险评估 | 第37-42页 |
4.4.1 供应链信息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37-38页 |
4.4.2 浪潮公司供应链信息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38-40页 |
4.4.3 浪潮公司供应链信息风险评估 | 第40-4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浪潮公司供应链信息风险处理与控制对策研究 | 第43-52页 |
5.1 M公司供应链信息风险处理策略 | 第43页 |
5.2 M公司供应链信息风险控制策略 | 第43-51页 |
5.2.1 增强信息技术系统支持 | 第43-44页 |
5.2.2 加强信息的监督管理 | 第44-45页 |
5.2.3 加强标准化工作 | 第45-46页 |
5.2.4 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 第46-50页 |
5.2.5 实施战略联盟 | 第50页 |
5.2.6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50-5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52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52-53页 |
6.3 论文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