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我国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9-10页
        1.2.2 现实意义第10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0-1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2 研究方法第11页
    1.4 国内外研究情况第11-14页
        1.4.1 国外研究状况第11-13页
        1.4.2 国内研究状况第13-14页
        1.4.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4页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4-15页
        1.5.1 创新之处第14页
        1.5.2 不足之处第14-15页
第2章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一般分析第15-18页
    2.1 基层公务员的界定第15页
    2.2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相关概念第15-16页
        2.2.1 职业倦怠的概念第15-16页
        2.2.2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概念第16页
    2.3 职业倦怠的理论基础第16-18页
        2.3.1 公平理论第16-17页
        2.3.2 社会胜任理论第17页
        2.3.3 职业匹配理论第17页
        2.3.4 资源保存理论第17-18页
第3章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实证分析第18-30页
    3.1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测量工具第18页
        3.1.1 职业倦怠问卷的选取第18页
        3.1.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第18页
    3.2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子第18-19页
    3.3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实证分析第19-28页
        3.3.1 基层公务员基本统计资料及各维度频率频次分析第19-21页
        3.3.2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三维度的基本描述性分析第21-22页
        3.3.3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各维度在人口变量学上的差异性分析第22-28页
    3.4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实证分析结论第28-30页
第4章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第30-36页
    4.1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个体因素第30-31页
        4.1.1 个人能力的不足第30页
        4.1.2 人格特质的影响第30-31页
    4.2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职业因素第31-32页
        4.2.1 超负荷的工作压力第31页
        4.2.2 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第31-32页
    4.3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组织因素第32-34页
        4.3.1 基层公务员制度的影响第32-33页
        4.3.2 组织环境的影响第33-34页
    4.4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社会因素第34-36页
        4.4.1 社会大众的高期望值第34页
        4.4.2 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型的压力第34-35页
        4.4.3 社会支持不足造成的心理压力第35-36页
第5章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干预对策第36-41页
    5.1 个人层面的干预第36-37页
        5.1.1 加强学习,劳逸结合第36页
        5.1.2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第36页
        5.1.3 合理控制情绪第36-37页
        5.1.4 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第37页
    5.2 组织层面的干预第37-39页
        5.2.1 改善管理制度,加强组织支持力度第37-38页
        5.2.2 权责明确第38-39页
        5.2.3 加强组织内部沟通建设第39页
        5.2.4 减少公务人员工作负荷第39页
    5.3 社会层面的干预第39-41页
        5.3.1 构建基层公务员与社会公众良性的人文关怀循环系统第39页
        5.3.2 构建良好的社会舆情环境第39-40页
        5.3.3 构建社会支持系统第40-41页
第6章 结论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附录第46-49页
作者简介第4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湛若水理学思想探微--以工夫论为中心
下一篇:荀子的君子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