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法制备甘油二酯的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1页 |
1.1 花生油、鸡油概述 | 第14-15页 |
1.1.1 花生油概述 | 第14页 |
1.1.2 鸡油概述 | 第14-15页 |
1.2 甘油二酯 | 第15-16页 |
1.2.1 甘油二酯的概述 | 第15页 |
1.2.2 甘油二酯的功能 | 第15-16页 |
1.3 甘油二酯的抑制脂肪蓄积机制与安全性 | 第16-18页 |
1.3.1 甘油二酯的抑制脂肪蓄积机制 | 第16-18页 |
1.3.2 甘油二酯的安全性 | 第18页 |
1.4 甘油二酯的制备、纯化及分析方法 | 第18-26页 |
1.4.1 甘油二酯的制备方法 | 第18-24页 |
1.4.2 甘油二酯的纯化 | 第24-25页 |
1.4.3 甘油二酯的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1.5 甘油二酯的应用 | 第26-28页 |
1.5.1 甘油二酯在医药中的应用 | 第26页 |
1.5.2 甘油二酯在化工工业中的应用 | 第26页 |
1.5.3 甘油二酯在食品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1.6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 第28-30页 |
1.6.1 甘油二酯的国内研究进展 | 第28-29页 |
1.6.2 甘油二酯的国外研究进展 | 第29-30页 |
1.7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第二章 酶法制备甘油二酯的研究 | 第31-4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2.1.1 原料 | 第31-32页 |
2.1.2 试剂 | 第32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32-3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3页 |
2.3.1 脂肪酸组成测定方法 | 第33页 |
2.3.2 甘油二酯的制备 | 第33页 |
2.3.3 反应产物的分析 | 第33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33-42页 |
2.4.1 花生油中甘油二酯出峰位置的确定 | 第33-35页 |
2.4.2 酶添加量对酶法制备甘油二酯的影响 | 第35-36页 |
2.4.3 反应温度对酶法制备甘油二酯的影响 | 第36-37页 |
2.4.4 反应时间对酶法制备甘油二酯的影响 | 第37-38页 |
2.4.5 水添加量对酶法制备甘油二酯的影响 | 第38-39页 |
2.4.6 酶法制备甘油二酯工艺参数的优化 | 第39-42页 |
2.5 本章结论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分子蒸馏分离甘油二酯的研究 | 第43-52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3.1.1 原料 | 第43-44页 |
3.1.2 试剂 | 第44页 |
3.2 实验仪器 | 第44-45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3.3.1 甘油二酯的制备 | 第45页 |
3.3.2 分子蒸馏实验 | 第45页 |
3.3.3 酸价(AV)的测定 | 第45-46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46-51页 |
3.4.1 蒸馏温度对去除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 第46-47页 |
3.4.2 刮膜速度对去除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 第47-49页 |
3.4.3 冷却水温度对去除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 第49-51页 |
3.5 本章结论 | 第51-52页 |
第四章 甘油二酯的分析与鉴定 | 第52-69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52-54页 |
4.1.1 原料 | 第52-53页 |
4.1.2 试剂 | 第53-54页 |
4.2 实验仪器 | 第54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4-56页 |
4.3.1 甘油二酯的制备 | 第54页 |
4.3.2 分子蒸馏实验 | 第54-55页 |
4.3.3 反应产物的分析 | 第55-56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56-67页 |
4.4.1 薄层层析方法检测分析 | 第56-57页 |
4.4.2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分析 | 第57-62页 |
4.4.3 气相色谱法检测分析 | 第62-67页 |
4.5 本章结论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