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3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 ·黄土动力特性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施工荷载作用下黄土工程边坡动力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0-21页 |
|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 第2章 打桩激励下黄土工程边坡动力响应特性的现场测试 | 第23-54页 |
| ·概述 | 第23页 |
| ·场地概况 | 第23-24页 |
| ·数据采集 | 第24-27页 |
| ·采集装置 | 第24-25页 |
| ·测线布置 | 第25-27页 |
|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27-53页 |
| ·原始数据波形 | 第27-32页 |
| ·频谱分析和滤波 | 第32-37页 |
| ·边坡动力响应特性分析 | 第37-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3章 强夯激励下黄土边坡动力响应模型试验研究 | 第54-73页 |
| ·概述 | 第54页 |
| ·模型试验方案设计 | 第54-61页 |
| ·试验目的 | 第54页 |
| ·土样的物理力学性质 | 第54-55页 |
| ·模型试验方案设计 | 第55-58页 |
| ·试验装置及主要仪器设备 | 第58-59页 |
| ·模型试验步骤 | 第59-61页 |
|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61-71页 |
| ·直线形坡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61-67页 |
| ·阶梯形坡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67-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4章 黄土边坡开挖与支护效应的离心模拟试验研究 | 第73-105页 |
| ·概述 | 第73页 |
| ·离心模拟试验方案设计 | 第73-87页 |
| ·原型工程地质概况 | 第73-75页 |
| ·试验设备技术指标 | 第75-76页 |
| ·模型设计与制作 | 第76-87页 |
| ·离心模型试验成果分析 | 第87-103页 |
| ·坡顶沉降 | 第87-89页 |
| ·坡面水平位移 | 第89-91页 |
| ·坡内土体水平位移 | 第91-92页 |
| ·坡内土体垂直位移 | 第92-93页 |
| ·边坡位移矢量 | 第93-94页 |
| ·土钉应力 | 第94-99页 |
| ·边坡潜在滑动面 | 第99页 |
| ·边坡破坏特征 | 第99-10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 第5章 施工荷载作用下黄土工程边坡动力响应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105-141页 |
| ·概述 | 第105页 |
| ·黄土工程边坡动力响应特性分析的数值模拟边界条件 | 第105-107页 |
| ·打桩激励下黄土工程边坡动力响应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107-119页 |
| ·工程背景 | 第107页 |
| ·施工震源的模拟 | 第107-108页 |
| ·计算参数与计算工况 | 第108页 |
| ·数值计算模型 | 第108-109页 |
| ·主要计算结果 | 第109-118页 |
| ·小结 | 第118-119页 |
| ·强夯激励下黄土工程边坡动力响应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119-125页 |
| ·模型概化 | 第119-120页 |
| ·模拟参数确定 | 第120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120-124页 |
| ·小结 | 第124-125页 |
| ·开挖与支护扰动下黄土工程边坡变形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125-138页 |
| ·工程背景 | 第125页 |
| ·计算参数与计算工况 | 第125页 |
| ·数值计算模型 | 第125-127页 |
| ·主要计算结果 | 第127-137页 |
|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137页 |
| ·小结 | 第137-138页 |
| ·施工荷载作用下黄土工程滑坡的形成机理 | 第138-139页 |
| ·施工荷载作用下黄土滑坡形成机理初探 | 第138-139页 |
| ·施工荷载作用下黄土滑坡形成机理的力学诠释 | 第1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9-141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1-144页 |
| ·结论 | 第141-143页 |
| ·展望 | 第143-144页 |
| 致谢 | 第144-1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5-152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