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土中后压浆灌注桩长期承载性能试验与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桩端后压浆技术简介 | 第10-12页 |
1.2.1 后压浆分类 | 第10页 |
1.2.2 灌注桩后压浆施工工艺 | 第10-11页 |
1.2.3 作用机理 | 第11-12页 |
1.3 后压浆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2 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1.3.3 室内试验 | 第14-15页 |
1.3.4 原位试验 | 第15页 |
1.3.5 压浆效果检测 | 第15-16页 |
1.3.6 长期承载性能 | 第16页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原位试桩长期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 第18-43页 |
2.2 工程概况 | 第18-22页 |
2.2.1 工程背景 | 第18页 |
2.2.2 试桩概况 | 第18-20页 |
2.2.3 试桩施工情况 | 第20-22页 |
2.3 压浆前、后承载性能试验 | 第22-35页 |
2.3.1 试验方法及仪器 | 第22-25页 |
2.3.2 试验过程 | 第25-26页 |
2.3.3 压浆前后承载性能检测结果分析 | 第26-35页 |
2.4 长期承载性能检测试验 | 第35-41页 |
2.4.1 试验方法及仪器 | 第35页 |
2.4.2 试验过程 | 第35页 |
2.4.3 长期承载性能性能结果分析 | 第35-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后压浆桩室内长期模型试验研究 | 第43-65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试验概况 | 第43-49页 |
3.2.1 试验装置及材料 | 第43-46页 |
3.2.2 试验准备 | 第46-47页 |
3.2.3 试验方法 | 第47-49页 |
3.3 试验过程 | 第49-50页 |
3.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0-64页 |
3.4.1 压浆前、后承载力试验结果分析 | 第50-61页 |
3.4.2 长期承载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 第61-6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后压浆桩长期承载性能数值模拟分析 | 第65-73页 |
4.1 有限差分软件FLAC3D程序简介 | 第65-66页 |
4.1.1 FLAC3D软件程序简介 | 第65页 |
4.1.2 有限差分法的基本原理 | 第65-66页 |
4.2 后压浆数值计算分析 | 第66-70页 |
4.2.1 模型的建立 | 第66-68页 |
4.2.2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68-70页 |
4.3 考虑时间效应的数值计算分析 | 第70-72页 |
4.3.1 考虑时间效应的数值计算 | 第70-71页 |
4.3.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1-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3-75页 |
5.1 结论 | 第73-74页 |
5.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