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0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0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3 技术路线 | 第10-13页 |
1.3.1 技术路线描述 | 第10-11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11-13页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3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9页 |
2.1 概述 | 第15页 |
2.2 机动车排放模型文献综述 | 第15-26页 |
2.3 考虑排放因素的信号控制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2.3.1 信号控制对排放的影响 | 第26页 |
2.3.2 以机动车排放为优化目标的信号控制优化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交叉口排放模型比选 | 第29-39页 |
3.1 概述 | 第29页 |
3.2 交叉口交通特性分析 | 第29-32页 |
3.2.1 交叉口到达-离去车流 | 第29-31页 |
3.2.2 交叉口车辆停车分析 | 第31-32页 |
3.3 交叉口排放计算模型对比 | 第32-37页 |
3.3.1 基于车辆延误的排放计算模型 | 第32-33页 |
3.3.2 基于机动车比功率的排放计算模型 | 第33-34页 |
3.3.3 基于车辆停车状况的排放计算模型 | 第34-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基于排放的交叉口群信号控制优化 | 第39-49页 |
4.1 概述 | 第39页 |
4.2 交叉口群的基本控制理论 | 第39-45页 |
4.2.1 交叉口群的交通特性分析 | 第39-41页 |
4.2.2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理论基础 | 第41-42页 |
4.2.3 交通信号控制性能评估指标 | 第42-45页 |
4.3 交叉口群信号控制优化模型 | 第45-47页 |
4.3.1 目标函数 | 第45-46页 |
4.3.2 约束条件 | 第46页 |
4.3.3 优化模型 | 第46-47页 |
4.4 优化模型求解方法 | 第47-48页 |
4.4.1 遗传算法概述 | 第47-48页 |
4.4.2 信号控制配时参数优化流程 | 第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信号控制优化仿真评估及控制策略研究 | 第49-69页 |
5.1 概述 | 第49页 |
5.2 信号优化仿真控制 | 第49-54页 |
5.2.1 仿真环境搭建 | 第49-53页 |
5.2.2 MATLAB中遗传算法的实现 | 第53-54页 |
5.3 优化方案求解 | 第54-59页 |
5.3.1 相关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54-57页 |
5.3.2 求解优化方案 | 第57-59页 |
5.4 基于排放的信号控制优化评估及控制策略研究 | 第59-68页 |
5.4.1 高峰时段性能评估 | 第59-63页 |
5.4.2 平峰时段性能评估 | 第63-67页 |
5.4.3 性能评估结论 | 第67页 |
5.4.4 信号控制策略制定 | 第67-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9-71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6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附录 | 第79-89页 |
附1:信号交叉口高峰(8:00-8:15)固有信号配时相位示意表 | 第79-80页 |
附2:信号优化控制遗传算法主程序 | 第80-84页 |
附3:交叉口进口道(8:00-8:15)15min内各车道的车辆微观检测数据样表 | 第84-85页 |
附4:8:00-8:15时间段内交叉口信号控制优化前后的转向延误与转向流率表 | 第85-87页 |
附5:10:00-10:15时间段内交叉口信号控制优化前后的转向延误与转向流率表 | 第87-89页 |
科研经历与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