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构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国家公园的涵义及其发展历程 | 第13-16页 |
第一节 国家公园的涵义 | 第13-14页 |
一、西方国家对国家公园的界定 | 第13-14页 |
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对国家公园的界定 | 第14页 |
三、我国对国家公园涵义的初探 | 第14页 |
第二节 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 | 第14-16页 |
一、开创阶段(1872年—1945年) | 第15页 |
二、发展阶段(1946年—1971年) | 第15页 |
三、全球化阶段(1972年至今)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国外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主要模式 | 第16-30页 |
第一节 美国的中央集权型国家公园体制 | 第16-23页 |
一、美国国家公园的选定标准 | 第16-17页 |
二、美国的国家公园法律体系 | 第17-19页 |
三、美国的国家公园管理模式 | 第19-23页 |
第二节 德国的地方自治型国家公园体制 | 第23-26页 |
一、德国的国家公园选定标准 | 第23页 |
二、德国的国家公园法律体系 | 第23-24页 |
三、德国的国家公园管理模式 | 第24-26页 |
第三节 日本的综合管理型国家公园体制 | 第26-30页 |
一、日本的国家公园选定标准 | 第27页 |
二、日本的国家公园法律体系 | 第27-28页 |
三、日本的国家公园管理模式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0-37页 |
第一节 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必要性 | 第30-33页 |
一、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30-31页 |
二、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规范管理的需要 | 第31-32页 |
三、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新型旅游的需要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可行性 | 第33-37页 |
一、建立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理论基础 | 第33-34页 |
二、建立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法律基础 | 第34-35页 |
三、建立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实践基础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我国国家公园体制构建的设想 | 第37-46页 |
第一节 明确我国设立国家公园体制的主要目的 | 第37-38页 |
一、保护国家特有遗产资源的完整性 | 第37页 |
二、保存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元性 | 第37页 |
三、提供教育、科研、游憩的场所 | 第37-38页 |
第二节 界定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设立中的相关概念 | 第38-39页 |
一、保护地的涵义 | 第38页 |
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的涵义 | 第38页 |
三、IUCN保护地体系的涵义 | 第38页 |
四、国家公园的涵义 | 第38-39页 |
第三节 确定我国国家公园准入的统一标准 | 第39-40页 |
一、国家公园的资源独特性标准 | 第39页 |
二、国家公园的国家重要性标准 | 第39页 |
三、国家公园的自然价值性标准 | 第39-40页 |
四、国家公园的公众观赏性标准 | 第40页 |
第四节 制定建立我国国家公园的基本程序 | 第40-41页 |
一、申报建立国家公园的区域 | 第40页 |
二、相关部门的实地考察 | 第40页 |
三、形成国家公园设立计划书 | 第40-41页 |
四、国家公园设立后的监督 | 第41页 |
第五节 建立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管理模式 | 第41-46页 |
一、建立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管理机制 | 第41-43页 |
二、建立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资金机制 | 第43-44页 |
三、建立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经营机制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